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意义大于技巧分集剧情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是让人欣慰的。虽然这部电影有官方的因素作用着,但并没有我们所常见的主旋律电影那般说教。从影片的类型来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典型的励志片。从好莱坞的励志片来看,一部合格的励志片最好是真实故事改编,主人公要面临种种挫折并最后成功,影片最好煽情甚至于要有一点矫情——这也是为什么我屡次看到励志片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以上几点来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合格的励志片。刘长春的故事本身已经是一出精彩的电影,只是在2008年,他的故事才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这在好莱坞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那群希望赚取观众眼泪和金钱的电影大鳄是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可以鼓舞人心的题材。然而在中国,这个题材被忽视了几十年。当看到这部电影几乎成了专门为我而放的专场之时,我才明白,倘若不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想要看到这部电影几乎更加遥遥无期,而更多院线为了票房的考虑,是没有将这部影片列在了排片表上——这部电影的票房着实不容乐观,观众和院线对这部电影的冷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当然,这和我们国内的观影氛围有一个很大的关系,一部有着无数噱头的剧情片的都未必让观众走进影院,更何况是一部对大部分观众还比较陌生的体育励志片。国内缺乏拍摄励志片的经验,因此,《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制作还不是特别娴熟如果当从电影层面来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好。较为典型的就是剪辑过于频繁,影片始终在两条主线——参加奥运会前以及去洛杉矶的路上——来展开剧情,但是由于两段时间相隔的太近,影片略显凌乱的剪辑甚至有时会让人难以理清两条主线的剧情发展,甚至有时两条主线的镜头不到一分钟便开始切换。影片没有拿出一段较长的桥段来讲述刘长春在参加奥运会前的故事,而选择了将其切割,这使得观众一直没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来积累自己的情绪,一些本该热血的镜头却没有让我有鼻子发酸的感觉——美国佬在励志片上的娴熟可以让一件很小的事放得很大,《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缺乏一定的情绪爆发点。不过在剪辑上值得欣慰的是在影片里运动员入场的桥段中,真实画面和电影拍摄画面的相互切换很出色,这是影片中绝对的亮点之一。体育励志片能刺激观众泪腺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音乐,好的背景音乐可以引导观众达到情绪的高潮。但遗憾的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去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音乐,最激动人心的敲击乐并不是出现在最为激动人心的桥段,这段在开头不久的音乐略微有了喧宾夺主之感,而百米赛跑的失败,虽然不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但音乐方面却在此时缺乏一丝热情。可以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将一些本该让人感动不已的桥段刻画得略有点平淡,影片整体不如预告片那般激情澎湃。但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却可以让我们忽视其在技术上的一些平庸之处。我们可以鄙视好莱坞的铜臭,但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励志片在凝聚国人激情上所做的努力。典型的如《冰上奇迹》,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诸多励志片的经典,就是让观众重温了冷战时期中对苏联一场非同一般的胜利,而另一部不朽的励志片《热血强人》,则是让种族歧视在团结面前变得如此的可笑。从影片所承载的意义来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则是更是比上述两部影片来得深刻,这是一个讲述了一个民族自强,结束屈辱历史的开始。这部在特定时刻有着特殊意义的影片,我们应该给予跟多的宽容——我们的电影院实在太过缺乏增强我们民族凝聚力的影片出现。虽然影片的技法不是特别出色,但影片中仍然有许多的桥段打动了我。除了前面运动员入场桥的桥段,刘长春在黑夜的游轮甲板上冒着大浪训练的镜头也一次又一次敲击着我的心。而影片后200米预选赛时,影片定格在刘长春起跑的镜头上,几乎是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的励志片并没有落入好莱坞的俗套,我之前曾经希望影片像好莱坞那样以欢呼结束,但没想到此时的寂静比喧闹更让人值得回味。《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中国电影对现代体育励志片的一个尝试,也是一个突破。影片里的刘长春并没有因为比赛的失败而被人所遗忘,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同样不应该因为在技法上的一些生涩而被我们否定。毕竟,这是一部意义大于技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