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星光灿烂老片新看之《今夜星光灿烂》分集剧情
昨晚,继续看老片。这次拿起的碟片,是八一厂摄于1980年的《今夜星光灿烂》。这部以淮海战役为背景的影片,之前的主流意见一般认为其主题是“讴歌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捐躯的先烈们,意在警示后人不忘烈士的牺牲”。我却读出了影片所揭示的另外两个主题: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战争之残酷及对应和平之珍贵。这部片子的编、导、演、摄影甚至包括插曲演唱者,都是当年影坛“响当当”的人物。编剧白桦先生,同时亦为著名诗人,一位八十年代饱受争议的作家;导演谢铁骊,曾在七十年代“八大样板戏一统天下”的艰难时光,拍摄故事片《海霞》,因此而遭其时不可一世的“文艺旗手”批判。摄影蔡继渭,从50年代后期《柳堡的故事》、70年代中期《闪闪的红星》到80年代前期《四渡赤水》,均长于战争片的拍摄,最后成为90年代拍摄的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导演。编、导、摄三位大师级人物,均为建国前加入人民军队行列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参军时间分别为1947、1940、1949年。经历过战争之人,对于战争的理解,较我们这些“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后辈,理应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男一号,是唐国强扮演的连长何战云;女一号,是当时与刘晓庆、张金铃并称“北影三花”的李秀明,扮演“苦大冤深”的农家女杨玉香。插曲《星光啊,星光》的演唱者,则为李谷一老师。这样一个豪华的创作班底,是我对这部算不得声名显赫的老片念念不忘的主因。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也确实让我体会到了前人所界定的“主旋律”之外的一些东西。故事是这样的:淮河流域的农家女杨玉香,弟弟被打猎的地主恶少误伤而死,她陪着父亲从县法院到省法院直到“总统府”,层层投诉不着、处处申冤无门,饥寒交迫的老父客死异乡。杨孑然一身辗转回到乡里,赖以栖身的茅草屋却毁于流弹炮火,万念俱灰的她拿根绳子来到野外,寻着一棵老树了却年轻生命。恰遇解放军电话兵小于搭救,无家可归的她遂暂留队伍,帮着炊事员、卫生员打下手,也得以见证了这场惨烈的战争。战斗结束时,身先士卒的何连长尽管坚持到了胜利的那一刻,却终因伤重倒地身亡。于此之前,同为18岁的连部通讯员小郭、电话员小于、卫生员小孙,已在这场战争中先后与很多年轻战友们共同献出宝贵生命。为纪念何连长,战士们集结列队,按照他生前遗愿,由司号员小段吹起冲锋号。打此路过的我军陈司令员,听到军号声很诧异,赶到队伍前问到:“战斗结束了,为啥吹冲锋号?”了解内情后,陈司令抬头仰望星空,回首看着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战士们,动情地说到:“很多战友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象天空中的星星一样,永远照耀着我们!”影片的最后一组镜头,是已接过卫生员重任的杨玉香,在蓝色星空照耀下前行,她的眼前闪过一位位牺牲战友们的身影。此刻,画外响起片尾曲《星光啊,星光》……战争与牺牲,无疑是影片的主线。但与此同时,杨家父女申冤无门的苦难遭遇,她及战士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条副线其实大不该被人们所忽视,因为这些都事关这场战争之目的。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是侧重于主要从军事上剖析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的成败得失,忽略了当年国民党治下无法保证社会基本公平正义以至于民众尤其社会底层普遍失望的根本性问题,沉冤难伸、走投无路的杨家父女,不就是这种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么?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仅仅归因于一连串战场上的胜利,是否还未脱离王候将相争天下的窠臼,甚至不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高度呢?大概也正基于这些认识上的局限,导致近年来一些“民国粉”将历史上的中华民国粉饰成了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影片还浓墨重彩地表现了两个场景。一是因被电话员小于解救时抱过身体而坚持要以身相许的杨玉香,梦中憧憬着战后与小于完婚的场面,而且还是老式的传统婚礼。二是战事间隙,战士们伺弄误入战壕而被捉“笼养”的黄鹂鸟,连陈司令员都逗乐它:“我们还在电话中通过话哩”。小于牺牲后,杨玉香的婚姻美梦碎了,她打开小于生前编织的鸟笼,将黄鹂放归天空。这些都让我很自然地想起那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战争本身以及取得战争的胜利,都非战争的目的。普罗大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和取得战争胜利的保障,才是战争领导力量的“初心”。陈司令员那段动情的话语之后,并未按当年影视常规套路接上“让我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继续浴血奋战吧”之类豪言壮语,反倒以留白手法留给观众思考空间:如星辰般照耀着我们的先烈,他们在期盼或诉说着什么呢?有别于之前血与火的壮烈画面,蓝色的宁静天空已说明了一切。今夜星光灿烂,其中有几颗,一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