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 触手可及

触手可及

评分:
7.0 推荐

分类:电视剧 大陆 2015

简介: 2008年,香港明星陈冠希突破了娱乐圈最后一道底线,往常鲜明亮丽、完善文雅的明星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触手可及叛逆的姿态——这个时代的陈冠希老师分集剧情

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触手可及》,一部讲陈冠希老师的片子,介乎访谈与纪录片之间。大陆在零八年以前对80后香港艺人的了解程度,可以用王小峰那时的一句话来证明,“至今不知道阿Sa和阿娇到底谁是谁”。和其他大陆人不一样,我从陈老师初出道时,就非常关注他。当时我跟坐我前排的一个女同学,都是霆锋的粉丝,可陈冠希第一张专辑还没面世,她就移情别恋了。用她的说法,谢霆锋只是“靓仔”,陈冠希是“国际级靓仔”,谢霆锋是世俗层面的“叛逆”,陈冠希是形而上层面的“不羁”(天知道她怎么想到这样的对比),在可以自夸的方面,陈冠希都比谢霆锋略胜一筹。怪就怪霆锋出道的时候选错了路线,没有想过以后会在娱乐圈撞见自己的这个旧同学。后来陈老师的歌出来,我问她,你看他唱的什么鸟东西?论才华他比不上霆锋吧?其时她的眼睛已呈桃花状,听不进任何Edison的坏话了。由于铺天盖地的循环播放,免不了学会唱他的一些歌,在这里面,我说得上的名字有《极爱自己》、《坏孩子的天空》、《双手插袋》、《INeverToldYou》和《夜风》。说真的,这些歌的流行,和他自己的唱功没有一点关系。他在《触手可及》里说有人批评他“靠脸吃饭”,这大概是那个时期听完他唱歌的大部分男性的一致感受。他做了主角的电影,印象中只有《特警新人类2》和一部MV改编的《愿望树》,票房大卖的电影如《无间道》和《头文字D》,他都是配角。他在《还记得我吗》里说自己很会做设计很会做生意,这个一般人无从了解,而且这也不是我们对一个艺人的评价标准。新闻里经常听到他和吴彦祖抢MaggieQ,和余文乐麦浚龙抢阿娇,这大概就是我对艳照门前的他的全部印象。再加上高中班上有个小阿飞,从说话和发型,到“歪嘴”和“双手插袋”的习惯,都在模仿陈冠希,要说我对他有什么好感,那基本是说谎。反而是零八年的那个春天,我对他有一点同情。当时我还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也隐隐然觉得有什么不对。说他“活该”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荒诞性质。陈冠希确实得罪过很多人,不过这次在网上曝光艳照的人,并不是因为恨他才把照片视频曝光。反而是娱乐圈那些或多或少被他顶撞过的前辈,都有出来为他说话。有的人认为,他当初就该想到万一那些艳照曝光会给自己和那些女明星带来多大的麻烦。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如果陈冠希在做那些事的时候想得到这些,他大概就不是我们认识的陈冠希了。“艳照门”的关键是:陈冠希在做一件他认为完全没有问题的事,而且他大概认为即使曝光也不是严重的问题。出事之后,他在网上和朋友说,我要成ParisHilton了。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事件会有那样的爆炸性负面效应。他发了道歉声明,二零一一年十一月被谢熊猫作为相同体裁的模板推荐给抄袭的孙宇晨学习。在我的视野里,陈老师沉寂了许多年。但据微信公号“严肃八卦”的萝贝贝说,其实这七年来他到处走穴,甚至在《蝙蝠侠》里出演过三秒。他在《触手可及》里也说,这些年也陆续出了一些Hip-Hop专辑(市面上一点动静也没有啊)。这部片子之前,许多人以为陈冠希最大的成就,就是睡了无数的女明星,并且把“陈老师”这个头衔从陈绮贞那里夺过来。看完之后有人会“哇”,原来陈老师在商业上也做得那么成功。在片子里,Edison在镜头前开着车,在洛杉矶四处转悠,一面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我的公司营业额超过一千万美金,我很感谢那些恨我的人。我想在他的认知里可能存在某种误区,他以为很多人一直看不惯他,等着他栽跟头,艳照门之后,大家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是他站起来了,所以该让大家看看:你们瞧不起我是吧,看看哥现在活得多滋润。如果我对普通人的认识没有太大偏差的话,我想不喜欢他的人里没多少会因为这个片子对他有改观。像我这种介乎同情与不喜欢之间的,更是觉得避重就轻。陈冠希的爸爸是富商,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有各种娱乐圈明星在他家出出入入,梅艳芳张国荣都曾经是座上宾(《极爱自己》就是张国荣作的曲)。他遗传了父亲俊美的脸庞,他的第一笔生意的本钱,两百五十万港币,也是从父亲那里来的。他说自己在艳照门几年前就开始把精力放在生意上,并且为自己经商的天分和未雨绸缪的直觉感到自豪。不过,我们可以试着问:抛开他凭借着父亲的人脉和自己的长相在娱乐圈积累起来的名气,抛开他父亲给他的起始资金,他的生意还能做得这么大吗?(事实上我也没觉得年营业额一千万美金的生意有多大。)抛开这些,他自己的品位和努力到底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实在很值得怀疑。在《触手可及》里,有一句话出现了很多次,用来解释他这么多年来的曲折:他们不喜欢我。为什么被英皇封杀?“他们不喜欢我。”为什么你的音乐电影不受欢迎?“他们不喜欢我。”为什么你被人说像赵本山?“他们不喜欢我。”为什么你总是和狗仔队发生冲突?“因为他们不喜欢我啊!”当然他也解释了一下别人为什么不喜欢他,他说,那些不喜欢他的人,要么是嫉妒他,要么就是没脑袋。光从这来看,他就还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他Instagram上每发一条新状态就有上千条评论,他不去看那些说他好话的,只去找那些留言讽刺他的,从人性上来说倒也正常,但他有一回还把一个黑他丁丁小的人的资料晒出来,让粉丝帮忙人肉。人类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那些宣称不在乎世俗的看法的,也会在乎一些“不世俗的人”的看法,但陈老师似乎只在乎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对他的看法。他说他过得很开心,说了很多次,我每次听都觉得像自我安慰。前面我说他避重就轻,因为他在《触手可及》里,几乎没有正面提到艳照门,只是说“那不是我黑心做的,整件事都是意外”。我当然不是希望他出来再道一次歉。不管他在私人问题上是不是太不谨慎,艳照和视频在网络上泛滥,错的肯定是上传和传播的人,还有那些贪一时嘴瘾,以言语对几位当事人实施凌辱的看客。我反而期待他能借这个机会回击,但是他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更像一个PTSD患者。他有反问观众“为什么要讨厌我呢?”但是针对的是他在华语圈“引进”Hip-Hop音乐,而不是针对艳照门。我多么希望他面对着镜头说:我没有错,是你们错了!我和那些女孩互相喜欢,所以我们发生关系,我们拍照拍视频,只给自己看,有什么错?你们看着自己不该看的东西,还对我们指指点点,你们为什么有脸这么做?我不知道他是不敢还是没有想到,但是这个缺憾和他在整部片子想营造的“依然不羁”的形象格格不入。我想我的女同学看错了他,他没有什么“形而上层次的不羁”,他甚至连“世俗层面的叛逆”都驾驭不好。“不羁”不是睡很多女人(虽然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不是动不动就和人发生冲突,也不是在含着金锁匙的前提下开了一家营业额超过一千万美金的公司就沾沾自喜。香港的娱乐圈本来就是资本游戏,“卖身契”塞满各大娱乐公司的抽屉,但这不意味着,一个艺人跳出来当老板参与了资本游戏就是对娱乐圈的颠覆。陈冠希在洛杉矶做的,仅仅是隔着大洋对杨受成们喊:没有你们我照样能活!仅此而已。当年被他“撬墙脚”的吴彦祖,后来主演《窃听风云》,和刘青云古天乐跻身香港警匪片中无人能取代的经典组合。常常与他针锋相对的余文乐,凭着《志明与春娇》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张志明”,够自己一辈子吃老本。连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的麦浚龙,都亲自执导了一部向港产僵尸片致敬的电影。陈冠希今时今日的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完全没有问题,但作为一种成就向人夸耀,那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如果陈老师真的想给华语乐坛引入更多的Hip-Hop元素,彻底引发一次华语圈的音乐革命,那物色和培养有天赋和毅力的Hip-Hop新人,远比把钱砸在自己身上出专辑要切合实际。陈冠希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他希望改变游戏规则,但是他似乎认为仅仅由于自己的存在就能使规则改变,放电、卖萌、发烂渣、恶言相向、甩手不干……这是他常用的方式。他不具备改变规则的魄力,也不具备改变规则的能力。后者并不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话语的问题或者说观念的问题。陈老师在国外生活多年,英文口语好不流利,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也早已西化,但却从没真正地熟练地掌握西方的价值话语和观念系统。说得不好听点,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他连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任何一种语言)都做不到。从他解释事情所用的方式,还有他面对艳照门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他的认知里,世上的事只分为“喜欢的事”和“不喜欢的事”,世上的人,只分为“喜欢他的人”和“不喜欢他的人”;如果在一些事情上,不喜欢他的人是少数,他就会张牙舞爪,另外一些事情上,不喜欢他的人是多数,他就会尽量少提。他今年生理年龄三十五岁,心理年龄估计只有十五岁,也许他在某些方面是天才,不过肯定不是音乐,也不是时尚。指望他去充当一个主流的“颠覆者”的角色,就好像要一个小孩子带领一支军队推翻暴政一样荒唐可笑。有的人会问,你为什么要对一个(过气)艺人这么苛刻?我高一的时候,有一次和父亲在饭桌上谈论陈冠希,我说我觉得他唱歌很难听,父亲最后气急败坏地说,他中学的时候就拿过校园歌唱大赛第一名(未经证实),你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人家?我现在对陈老师的印象,比高中时对他的印象还要好一点,只是有一点看法我始终没变。我那时对父亲说,如果他中学时唱歌已经拿到第一名,现在再唱成这样,就真的说不过去了。今年陈老师的新闻又开始占领一些八卦版面,我心里对他是抱有期望的。他在《触手可及》中说,他很看重中国,看重中国的人。作为艳照门事件中舆论暴力的受害人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反叛力的一个,本来他有望重新激活对事件的讨论,对中国的公共道德进行一次拨乱反正。零八年以来,已经有很多人给他做好了铺垫,等待他发动一次总攻。如果他想影响中国,或者对当初的遗憾进行弥补,这就是最好的方式。可是整部片看完,我觉得他说得很夸张,实际的野心却很小:他只是想以一个更好的形象回到中国观众面前而已。每次讨论到“叛逆者”,就会牵扯到一个后现代逻辑:叛逆者最终总是成了系统的一部分,系统象征性地允许“反抗”的存在,反而使得系统本身维持得更稳固。这个逻辑可以用在韩寒的身上,不过用不到陈冠希的身上,在某个意义上来说,陈冠希的位格更为卑微,他不是一个叛逆者,他是一个空有叛逆的姿态,却希望不用花太多力气就能得到主流喜欢的“媚俗者”而已。那些“形而上层面的不羁者”,不会在一部纪录片里温柔地表示自己希望有一个家庭,在亚洲和美国之间的小岛上,每天无忧无虑。他们在系统之外,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弹药,不时地对系统发起冲击,伺机改写整个系统的代码。他们在公众的视野之外,但却在每个人的灵魂之内。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