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图书馆在哪里如何在社交平台上充满格调?马伯庸和赵子琪送上一本秘诀分集剧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樱桃派读书这件事,原本应该很私人很主观,所谓“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自从在社交平台上晒读书成为一种装的方式之后,读书也有了鄙视链!据说按书的门类是这么个分层法:看冷门书的瞧不起看流行书的,看流行书的瞧不起看鸡汤书的,看鸡汤书的瞧不起看网文的。如果按阅读场所分,情况变成了:在文创中心、小众书房等各种“图书馆+”场所读书的瞧不起在传统图书馆读书的,在传统图书馆啃砖头的瞧不起在机场/高铁/地铁(类似于欧阳修“三上”之首的“马上”)装的,在机场/高铁/地铁上凹造型的瞧不起宅家里打发枕上、厕上碎片时间的。如何迅速登上读书鄙视链的顶端笑傲社交平台?看看图书馆美学生活真人秀节目《神奇图书馆在哪里》,也许你就能够get到其中的诀窍啦!2018第四季度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如《国家宝藏》、《一本好书》等等,都是高口碑高内容价值的佳作。不过老阿姨是个心急又记性差的人,背不动辣么多专业术语、资料啊!好想知道有什么又快又好的途径先显摆起来。《神奇图书馆在哪里》这档节目就比较适合我了!每一期都探访了一家极具特色的图书馆,像藏在北京老胡同里的模范书局、浙江桐庐畲族村寨里的云兮图书馆、秦皇岛面朝大海的“孤独图书馆”等等,全都美得不要不要的,哪怕旅游去打个卡拍个照,比起那些网红店,这里会让你感觉自己好有文化啊哈哈哈。云夕图书馆得名于李白的诗句再看看下面这些图书馆,看得感觉就是“画面缺我”,好想挨个去合影!读书是一件很神奇而美好的事情,就像矮大紧在书店就比自拍时清爽多了。这些书店除了好看,还真的是有料的。每期也会有专门的“神奇书单”推荐,里面会有《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名作,也会有《寻村记》这样的小众心水。即使没办法每本推荐书目都搜罗来品读,花30分钟看一期节目都会很涨知识。例如第二期中提到,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原型故事是唐代《酉阳杂俎》中的《叶限》。只是,《灰姑娘》陪伴了许多人的成长,本土出品的《叶限》反而鲜为人知。这简直太让人吃鲸了好吗?老阿姨忍不住立刻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中国的“灰姑娘”除了叶限,还有21个版本,像西藏的《金娃错和银娃错》、湘西的《娅扁与娅郎》、甘肃的《白羽飞衣》等等。不仅如此,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灰姑娘”: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罗马尼亚、瑞士、匈牙利、印度、越南,还有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大概共存在上千种形态各异的“灰姑娘”版本。这些够你跟朋友们吹一阵大牛了吧?正因为节目能够放下身段把一些冷知识以大家感兴趣的方式安利出来,所以从开播到收官好评不断,掀起了阅读的新浪潮。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节目组独到的创意了。首先看看节目名《神奇图书馆在哪里》,曾经身为语文课代表的四字姐姐立刻圈出了第一个重点:“神奇图书馆”,图书馆有什么神奇之处呢?答案很简单很硬核:神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内之最,第二,唯一性。例如第四期介绍的上海的衡山·和集美食图书馆,号称“全国唯一一家‘能吃’的图书馆”。因为这里不仅珍藏了5000多册美食相关书籍,更能够将其中的一道道美食现场做出来!我跟你讲,点开这一集习惯性快进过片头之后,刚好看到一道按照《宋宴》上的做法制作出的蟹酿橙,老阿姨馋得真想舔屏了!好吧,我有点懂你们说的“神奇图书馆”到底有多“神奇”了。话说,这真的不是《风味人间》或者《舌尖上的中国》吗?一档说读书的节目跨界搞美食你们是认真的吗?节目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在哪里”——图书馆的选址,也是很有讲究的。身为语文课代表,老阿姨记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你别说,还真有这么一座藏在山村里的云夕图书馆。它落户在畲族村寨,以两座畲族民居为基础改造而成,是都市人逃离城市亲近自然的一个独特环境。忙里偷闲在云夕图书馆的露台上喝茶、学学畲族山歌、呼吸一下山里的新鲜空气,仿佛身体到灵魂都得到了净化呢。还有位于秦皇岛的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它面朝大海遗世独立,被游客们昵称为“孤独图书馆”。守在这里与涛声书香为伴的是65岁的孟向前。作为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的高材生,他和图书馆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又自荐来打理这个海边图书馆,这不正是一个中国版的《老人与海》的故事么?当然,图书馆的核心始终是书。节目中介绍到的每一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别之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镇馆之宝”。像坐落在北京“书局一条街”杨梅竹斜街的模范书局,这里收藏着一本线装手抄版的《富晋书社书目》。这本书目不仅集中体现了杨梅竹斜街的书局特色,还记载反映着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举个栗子,书局主理人收藏了一部古董书《草窗韵语》,当年售价8块大洋,横向比较一下当时一名普通中学教师的工资(最高30块大洋),就知道这部书real珍贵。而年收入16.8万大洋、月入上万的鲁迅先生,也显示出当年对于知识精英的器重。而开设在杭州的“两本书店”每次只卖两本书,每本书限量发售20本,售完也不补货。傲娇又奇葩的规定,让这里成了文青们的打卡圣地。每两个星期,两本书店都会找各行各业的人来推荐他们心中最值得一读的书目,例如杭州本土作家孙昌建推荐的《杭州》、《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名噪一时的女诗人余秀华则推荐过《新华字典》和米兰.昆德拉的《不朽》,穿过最基础的字词来实现不朽主理人李加文甚至动了请在菜市场发现的一位正在看书的鱼贩子来当一次推荐人的念头,因为他选择推荐人的标准是“爱书”及“有趣”,“如果酷一点就更好了”。两本书店主理人选择推荐人的标准,其实跟节目组选择主持人(这里叫“探访者”)的标准不谋而合。比如说“祥瑞御免马亲王”马伯庸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个脑洞很大的作家,看看他作品的名字就知道——《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葫芦兄弟人物赏析》,看似恶搞,但背后往往有详实的资料支撑。普通人大多觉得历史古板正统,但马伯庸会用比较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解读历史。正因如此,近年他的作品也成了大热IP,像之前的《三国机密》,还有正在热播的《古董局中局》和已进入后期制作的《长安十二时辰》,都有不少书粉剧粉相互转化的例子。节目中,在马伯庸的趣解下,东坡先生由原来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放词人,变成“得了红眼病还一定要吃羊肉”的可爱吃货;鲁迅先生从“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思想斗士,变成了“爱吃甜食”、“宠溺儿子”的萌趣老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成了和林夕方文山同量级的宋代流行词写手……另一位探访者是演员、主持人出身的赵子琪。她喜欢诗集和花店,又是一个母亲。她的视角就比较生活化,同时还会分享给观众一些艺人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例如她刚入行时因为周围环境干扰无法入戏,诗人气质的陈坤就曾告诉她“演员要学会当众孤独”。两位探访者在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的图书馆里与形形色色的主理人对坐聊天,话题从阅读、美食到建筑、服饰,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期谈到现代人大多离开故乡到大都市为事业打拼,但“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整齐划一的格子间缺少温度,不少人患上了“异乡都市病”。坐落在上海北外滩一幢写字楼内的建投书局就别出心裁地想出针对都市人情绪的“阅读疗法”,以开书单的形式,邀请名人“治疗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分享阅读,来解决读者面对的各类困惑和人生疑难杂症。你能想到严歌苓的《芳华》会被列入“塑料友情”的治疗处方吗?面对赵子琪抛过来的读者“母胎solo”的提问“怎么跟姑娘搭讪不显得猥琐”时,马伯庸安利的《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真的堪称一味猛药了。也不是所有的话题都这么沉重这么猛。说到“向往的生活”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翻翻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也可以和睿智的林语堂一样搞搞国际化哈。事实上,类似《神奇图书馆在哪里》这样的有内涵有文化含金量的节目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打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成为大家补充人生经验值的加油站,甚至为我们把厚重悠久的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马伯庸带洋干妈看京剧《龙凤呈祥》时的经历就很有借鉴意义。虽然剧院有英文字幕,马伯庸也解释了一通“联姻”的背景,可对方仍然是一头雾水。直到马伯庸把故事简化为“丈母娘相看女婿”的生活日常,洋干妈立刻心领神会了。由此可见,时下年轻人爱唱仿古风歌曲、拍古装写真,包括写穿越文、拍戏说剧等等,只要三观正确就值得鼓励,因为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解读和传承。以及,马伯庸说道明代作家郎瑛著作的《七修类稿》中提及当时各地因为生活客观条件而导致的审美差异。而赵子琪就能从中解读出影视圈的审美变迁,从《阿飞正传》代表的90年代电影审美,从刘嘉玲、王祖贤等女明星的各有各美,到如今因为整容技术的发展,不少女艺人的审美趋同。同样一件事,用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就会变得瞬间格调感爆棚。用文艺一点的说法来说,就是文化出圈。不管是想要在社交平台上显得有格调,还是有传承悠久历史文化的宏愿,抑或只是想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都要记得开卷有益。没空开卷看看这档宝藏节目也真的能收益许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