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下面你可知道什么是真爱?分集剧情
龚雪很美。尤其是那对眼睛,剪水双瞳,象晶莹剔透的玻璃球,灵动秀美,带着几分稚气和哀婉。这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聪慧妩媚,娇柔得惹人怜爱。我记得当年的大众电影上有篇报道,说是在一个牺牲在老山前线的战士的日记本里贴着她的剧照,而照片已经被鲜血染红了。那时侯人们是这样爱一个女子的。本片是属于龚雪的,因为它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龚雪本人在电影里的表演非常出色,她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演绎了一个女人的忧愁,惊恐,怀疑,试探,快乐,如此的细腻传神,获得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我本人最为欣赏的是她和张铁林彻夜长谈那场戏,假如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流于形式和沉闷,但是她如此完美的把一个深受伤痛,对于生活和男人都感到失望,即而在一个高尚质朴的男人真挚的关爱下,重新树立了对于人生希望的女人,演得层次分明,令人信服,当她把脸贴在桌子上,第一次露出甜美和幸福的笑容,有点羞涩的,爱慕而信任的看着那个男人时,观众也笑了。一个朴素真挚的故事,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但是两个人连一个爱字都没有,更没有亲吻拥抱,就是那么静静的流淌在你心里一丝温暖和坦诚。在普通人那里,永远有温馨的情感,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实实在在的做着最普通的事情,过日子。一个真挚朴实的故事永远感动着人们,就象莫泊桑的《西蒙的爸爸》。讲述的也是一个朴实的铁匠不畏流言娶了一个生了私生子的女人,成了一个孤儿和女人的保护人的故事,只要这世界还有爱和真,那么这种故事永远不会过失。我在几年前看到一本杂志上刊登的梅婷的专访,她很幸福的不断重复着一个故事,她的丈夫是怎样的浪漫怎样爱她,把一双红色的高跟鞋放在她的被子里,令她惊喜不已。后来又在其它杂志上看到她反复的讲述这件事。我那时就觉得不好,这样的苗头可不是好事。果然就离婚了。什么叫过日子?咱们中国人都知道。浪漫的东西总要过去,今天往你床里塞双鞋,明天买99朵玫瑰,后天来顿烛光晚餐,这个月还剩多少钱?你不是富翁,就是富翁也不可能天天制造浪漫,鲍鱼也会吃腻。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好,假如我们假设他们都是普通人,要供房养孩子。应该是象影片里的高志华一样,来点真格的。把她的摊子搬到自家门口,看到烈日当空就把草帽递过来,看到她的孩子被欺负就打跑那个骂野种的小胖墩,带小孩去公园玩,骑着单车找孩子,在病床前照顾孩子。你如果打算爱一个有孩子的女人,首先要对她的孩子好。爱不是挂在嘴边给人看的,不是山盟海誓,而是在她最需要的地方和时候出现。不是你对天发誓,我中了500万,就给你200万!或者爱你一万年,你还是把厕所的水箱修理好,带小孩去学钢琴,即使你是个五音不全的人。什么是生活,就是点点滴滴的细节,很少有大是大非的选择,而细节的积累就是辩明是非的选择。你摔倒了,他居然和别人一样哈哈大笑,而不是立刻扶起你,这样的人你指望他跳进水里救你?考验男人,一是为你花钱,二是看他怎样对待你的过错或者缺点。假如这两关通过,我恭喜你找到了一个好男人。日子要天天过,不腻不烦,或者任劳任怨,就算认了吧,能过下去也不简单。高志华这样的男人存在吗,我说存在,因为他是个劳动者。凡是这样认定靠劳动吃饭,虽然不懂尼采哈耶克,但是知道最起码的道德,知道同情弱者,就是好人。他懂不懂哈耶克不重要。我们都是普通人。我活了将近40岁,终于明白最真挚的情感永远属于普通的人,因为他们单纯,没有被所谓的知识磨损。真爱是什么/电影的结尾,男女主角和小孩子一起走在大桥下面,渐渐远去。最珍贵的永远是此时此刻的简单生活。这部电影显示了典型的南方人的细腻,对细节把握很好,开头那段中龚雪买早点回家,她买了一根油条,用片小纸片捏着。我这个北方人看来,只买一根油条也忒小气了,还用那么小片纸捏着。最起码也要买它两根,要么不捏直接拿,要么也拿张大纸裹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