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关于斯科赛斯电影的随笔之三 《再见爱丽丝》分集剧情
《再见爱丽丝》从题材上来讲是一部女性电影,是70年代新女性主义流行的时期的作品。剧本和最初的构想并非来自于斯刻塞斯,斯刻塞斯是被弗朗西斯·科波拉推荐给女主演埃伦·伯斯泰因的,当时她正为手上的这个剧本寻找一名合适的、年轻具有活力的导演。《穷街陋巷》的成功制造了这个机会,在观看过电影后,科波拉留下了德尼罗出演《教父II》,斯刻塞斯得到充足的资金开拍《再见爱丽丝》。这部作品对斯刻塞斯来说有很多新鲜的尝试,第一次接触女性题材的作品,第一次有能力搭设布景,和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烦人小男孩共同拍片。这个题材并非斯刻塞斯的所擅,但在片中仍有斯刻塞斯的一些典型痕迹。从总体的风格来讲,这还是一部轻松的、戏剧化的通俗剧,是对一个时代美国风貌的生动描述,也是一次成功的女性心理探究。 整部电影是随着女主角爱丽丝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变化分成数个段落的,段落间的典型区别是场景的色彩。电影的一开头斯刻塞斯使用了一个极其梦幻的开场,模仿《火星人入侵》的风格搭设了一个红色的落日下的乡村布景,小女孩爱丽丝扮成多罗茜的样子出场,唱着《YouNeverKnow》。之后便进入爱丽丝的成年世界,新墨西哥州小镇的家居生活,貌似平静,场景色彩绚烂,为了贴合爱丽丝此时的心态,也是美国传统妇女的心态,家庭主妇的平静单调的生活。随着丈夫的意外,爱丽丝决定踏上归乡路,回加州自食其力供养儿子,独立生活的新鲜感和畏惧,依靠男人和厌恶被支配的矛盾感觉,在画面上反映出一种苍凉阴郁的感觉。部分章节采用了公路片的表现手法,在车内的小场景内进行。最后的农场部分,爱丽丝完全进入了支配自己生命的角色,不会为了男人而放弃自己的追求,色彩也随之恢复明亮。场景间的分别十分明显,由此很好地展现了爱丽丝的心理变化过程。整部电影的主题就是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如何处理爱情和自己的事业,女性在生活中不再只作为附属。除了角色的精彩表演,色彩在整个变化的描述过程中至关重要。 片子的整体感觉很温馨、幽默,有对生活的美好希冀,有对社会现象的尖利讽刺。斯刻塞斯在其中套用了道格拉斯·薛克式的清淡的通俗剧手法,采用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来表达主题。斯刻塞斯本人并非想把影片单纯处理成一部女性题材的作品,他用一贯的视角想关注一种人性,关注人类如何在错误中成长,而又会一而再的犯错误的奇妙心态。爱丽丝是片中的主角,她起初向往的是一种被男人照顾的感觉,因而寻求一种强势的男人,直到美梦破碎后才发现这根本是一种错觉,于是重新踏上寻找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背着妻子追求她的、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大男子主义者本,和曾经说出“我打开门让她走”的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他人的农夫大卫,爱丽丝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定义了男人的性质和自己的价值,避免犯过的错误而会又犯新的错误,这种讲述故事的手法带有斯刻塞斯的宿命感觉,同时也由此塑造了一种真实的生命感觉。 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演员的表演,埃伦·伯斯泰因因爱丽丝一角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而她在片中的表演确实无可挑剔,将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新女性心理完全表达出来,拍摄之前适逢她离婚,与爱丽斯丧父时的心境有一定相似之处,整个表演充满力度而又令人信服。而片中的两位男主角,饰演农夫大卫的克里斯·克里斯托弗森和饰演儿子的阿尔弗莱德·鲁特,都是初次出演大屏幕角色,整个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克里斯托弗森的固执曾经一度让斯刻塞斯头痛,但在合作中两人都学习了对方的很多优点,他的表演虽有些木讷但不失赤子之情。鲁特当时只有12岁,和片中的汤姆正处于同样的年龄阶段,因此他的表演更不如说是本色,伯斯泰因同样有个12岁的孩子,白天片场发生的事与她回到家发生的事不尽相同,这段母子间的对手戏因而异常真实,感情充沛。时为童星的朱迪·福斯特也在片中露了下脸,不过直到《出租司机》她才在斯刻塞斯的电影中有真正的一席之地。 总体来讲,在斯刻塞斯的电影生涯中,《再见爱丽丝》是他少有的关注普通人生活,充满温馨的人情味的作品,虽然缺乏典型的斯刻塞斯式的暴戾感觉和视觉快感,但仍体现了他的出色的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在经过这次主流的成功后,他才得以开拍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出租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