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还情《欠债还情》反恶搞的喜剧佳作分集剧情
可能是制片人、导演们都了解观众的心理: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了,买电影票进影院,为的就是图个乐,放松身心。于是乎,喜剧题材的电影这几年层出不穷。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喜剧爱好者——上电影院与其看那些打打杀杀或者费脑子的电影,我更倾向于看喜剧。但这两年我看的“喜剧”中(宣传称的喜剧),很多都令我大失所望。不知道是现在的导演编剧们太浮躁,还是缺乏生活根基,所拍出来的“喜剧”通篇恶搞,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就能逗笑观众。不客气地说,我觉得他们不是在逗笑观众,而是在恶心观众。这类所谓的喜剧,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给他们留个面子)。不过昨天我还是看了一场我觉得没有令人失望的喜剧,我称之为“反恶搞喜剧”。电影是在数字厅看的,导演也没什么名气,但拍的戏还成。首先片名就比较生活化——《欠债还情》。一看便知道跟借钱还钱有关——谁没借过钱,谁没还过钱?从片名可以肯定:这个故事的选材不是瞎编乱造,至少选材是“落了地”了。内容讲的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凑足给同学换肾的钱,自耍小聪明将钱放了高利贷,结果“鸡”没捞着,“米”给蚀了。故事围绕这个年轻人如何把“米”给追回来展开。影片的喜剧成分,全在“追讨”的过程中。而影片给观众带来的“笑果”,却是分层次的。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会心一笑,有的还是心酸的、苦涩的一笑。怎么会“心酸”、“苦涩”呢,看到主人公处在一些尴尬的、甚至是水深火热的境况当中,那时候的笑难免就是心酸苦涩的了——不是吗,这种境况谁没遇到过?只不过是影片把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处境艺术化了、喜剧化了。再说影片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很真实鲜活。不像那些恶搞的所谓喜剧,为了达到恶搞的目的,去“妖魔”剧中的角色。如主人公想飞,即使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一心想着要绑架古董商的妹妹,最后有贼心没贼胆;而那个古董商也不是通常影片中所说的恶人,在明了了事情经过后,也能主动把钱拿出来。整个影片看完,似乎没有什么寓意,但仔细琢磨,还是表达出了生活中朴实做人、平凡做事的道理。可以这么说:《欠债还情》这部数字电影颇具内涵。导演和编剧脚踏实地,创作出来的作品比较贴近生活。从贴近生活的题材中挖掘喜剧元素,这才是观众想看的喜剧。在这里我给该部片子冠以“反恶搞的喜剧佳作”,针对的就是那些恶搞的所谓喜剧。我希望制片人、导演、编剧们清楚:平实的故事更能愉悦百姓。不要但凡喜剧,都来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