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古玩

古玩

评分:
9.0 力荐

分类:电影 大陆 2001

简介: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古玩细说古玩分集剧情

  《古玩》是郑大圣导演的一部电视电影,虽然它仅仅在中央台播出过,知名度不高,却饶有深意,值得细细品味。一、金爷既然是《古玩》,讲的自然是古玩行内事。故事由金爷埋宝开始,点出了一个“藏”字,世人都说“盛世藏宝,乱世藏金”,金爷偏要“乱世藏宝”。看似“腥活”,确藏“真人”。金爷出身寒门,在不入流的隆福寺靠卖“腥活”(赝品)发家,而后搬到海王村开了“珍宝斋”。隆福寺在北京东四北大街西,曾经香火鼎盛,庙会更是人流如织。三教九流,贫苦百姓都爱流连在隆福寺的各大地摊淘宝。而海王村也就是琉璃厂则不同,在清代乾隆年间,这条街上就有古玩铺了,著名字号繁多,光顾海王村的不是达官贵人,就是有钱的文人墨客。像清末大官僚李洪藻、翁同龢、潘祖荫,收藏家张伯驹、王世襄,还有学者黄炎培、梁思成等都是那里的常客。在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海王村的古玩铺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金爷从隆福寺跳到海王村,这对金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除了说明金爷能力出众,才智过人之外,也隐隐伏下了他与海王村“头一范儿”至真堂隆爷的几十年争斗。从卷包的视角来看,金爷和他一样都是古玩行里“不入流”的小人物,打交道的都是“打小鼓”“开挂铺”的;隆老爷子敲打:“海王村不像隆福寺乱哄哄的,这儿的店都有板有眼,讲规矩”。叶秋山评价:“金掌柜,好买卖人,没德行”;秀儿口中“管家曾被他坑过”等等,由此种种,可见金掌柜由于常年倒卖赝品,坑蒙拐骗,虽然发了家,在海王村行内却不受人待见,“没有德行,只有眼力,是下品”。这样一个没德行的“下品”人最后却为了保周王鼎,不惜葬送性命,只能说金爷隐得太深,藏得太好,故而能以假乱真,让世人都打了眼。从隆老爷子口中称他“硬片行家”来看,他不光为人精明狡诈,并且是古瓷器与古铜器鉴定的行家里手。只要收到珍品,他便仿制出十个赝品出来售卖,并将真品趁着夜黑风高埋入院中。正如他珍宝斋门联上书“汤盘周鼎识者宜珍”,金爷从来都认为在古玩行里混,不过是“蒙几个钱花花”,而“汤盘周鼎”只能“珍藏”,任凭你钱再多再有权势,无知无识便不配拥有真正的古玩。这是金爷的不同凡响之处,更是金爷的傲气所在。“藏”这个字,说来简单,做到却难,在乱世则更难。世人搜罗古玩,大多是为了锦上添花、附庸风雅、装点门面。而乱世飘零,家道没落时,这些东西便该换钱的换钱,该出手的出手,不管是卖给谁,价高者得罢了。又有几人念想过这些文物的命运和它代表的意义?乱世藏珍,真人不露,才是金爷本色。而这些珍品中,金爷最为看重的莫过于“周武王伐纣鼎”,他与隆爷一样,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集齐两只周王鼎。只不过隆爷是明线,金爷是暗线。隆爷费尽心思寻找,金爷却将鼎藏得滴水不漏,斗智斗力几十年,一个真糊涂,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个真君子,一个假小人,真令人叫绝。为何这周王鼎如此重要,借隆老爷子的口道出“一辈子碰到一件宝物是古玩行人的造化,将来为后人长志气,功德无量。”周王伐纣,定鼎中原,周鼎意味着国家存亡,是封土建国、华夏古老文化的见证者。无论乱世里离散了多少古董珍玩,无论是游春图、鸡缸杯、店里的五成股份、满院子的宝都丢得,鼎是不能丢的,华夏的精神象征不能沦为侵略者的战利品——这是金隆两家共同的愿望。是故,金爷说“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道”,一个收,一个藏,道不同,却殊途同归。金爷是个明白人,作为一个小人物,他敢在暗处算计隆爷的鼎,却绝不敢漏出自己的底牌。对于时局,对于他自己的位置,他是看得十分通透、现实的。他最早剪掉辫子,也从一开始就看出黑山“不是好鸟”,所以他嘲笑叶秋山:任性烧包,文人天真。黑山抄家时,他非常快速地接受了现实,并镇定地用半真半假的愤怒保全了藏在脚下的周鼎。这一幕是这个人物的点睛之笔。“我不就是没挂你们日本的旗吗?”非常值得玩味。金爷,是“奸”中有“义”,“狡”中有“智”,藏珍守志,大隐于世的奇人。二、叶秋山作为古玩行里的字画藏家,一手妙笔丹青,却始终游离在古玩行外,不参与行里的利益争斗。叶秋山爱兰,屋里摆满了兰花、最爱的画是郑思肖的《墨兰图》。他告诉学生黑山“宋末元初的郑思肖,他的兰花根不着地,那是因为他不想站在元朝统治的地界上”。而最早一个爱兰成痴的人是屈原。楚国深山幽谷里,遍野的兰草,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靡,“兰节幽而独芳香”,屈原佩兰、纫兰、颂兰,戴兰花冠、饮兰花露、甚至用兰草擦拭泪痕。屈原爱的是兰花独居于深山的幽静芳香,而郑思肖则画出兰花的飘逸俊雅、丰神朗秀。兰花是屈原、郑思肖对美的寄托,更是对伤痛的隐喻表达,兰花可以幽谷独芳,却难长于俗世。宋亡之后,嘉定有一官吏要郑思肖画兰,并以劳役相要挟。郑思肖昂然以对:“手可断,而兰不可得也”,真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而屈原更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抱石自沉汨罗江。王世襄曾在《与伯驹先生交往三五事》中谈到在北方养兰,“支一个架子,放在南墙背阴处就行了。入冬后用竹竿、秫秸扎一个大拍子,糊高丽纸,把廊子封好。正中留门,挂棉门帘,地上不时洒水,这种温湿对兰花正合适。屋内热气多少会透些进来,入夜结薄冰,日出即化,每年须换一次从绍兴运来的土,换前须把根清洗干净并把坏死的修剪掉,晾干后重栽。”——可见,这是一件多么繁琐困难的事。兰花高洁,却脆弱于尘世,更何况是乱世。秋山的命运,是在爱兰时就注定了的。叶秋山不仅爱兰,还是个狂热的戏迷、谭迷。在小院晒画,摆兰,闲唱一句“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接着头一摆,手一指,说“黑山,炕上有件皮大衣,驾上你的车,给谭老板的同庆班送去”。接着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原来他“烧包”用一件裘皮大衣贿赂了一个与谭老板同台——跑个龙套的机会。演出途中,几个官差闯了进来,要求谭鑫培进宫伺候老佛爷,“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一语成谶,为谭的死埋下了伏笔。呼啦啦一干人尽数离场,只剩秋山这个龙套在台上舞着大刀迟迟不肯离去。叶秋山的天真烂漫、轻浮率性,对金钱、权力的不在意,让他成为古玩行嘲笑的“怪人”,无法被世人理解的“痴人”,自然也让黑山,有机可趁。因轻信,因希望发扬文化,所藏尽数被骗。运出门时他还仔细叮嘱,要“小心一点儿”。谁知道这一去,一辈子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更成了行内笑柄,自己眼中的“罪人”。他自我贬斥到西山的庙宇中修缮壁画,靠隆爷的资助草草度日。后为防《游春图》真品落入日本人手中。五日五夜不眠不食,为绘赝品而耗尽心力,一头青丝竟成白发。按叶秋山的话说,这是一次“赎罪”。他的怨责、伤痛、郁结化成了青鳞髓落在唐绢上的浓墨重彩,在人世彻底失败的叶秋山,在绢纸上完成了对自己的告解,和对贼寇的复仇。国之不存,文化焉在?兰花无根,不能存活。黑山向秋山鞠躬*“学生不敢忘了先生的教诲,不敢忘了给先生争体面”*“哈”*“我的菊竹斋要开张了,敬请先生作菊竹斋的顾问”*“雇我给你当大伙计,替你掌眼?”
“学生绝没有这个意思,老师若不嫌弃,菊竹斋就是老师的。。。”黑山的话没完,秋山已走。日本也曾经是华夏的学生,这位学生对老师先是试探、觊觎,后来是丧心病狂的掠夺、杀戮和亡族灭种。美其名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可不就是为老师“争体面”?所谓“日、满、汉“共存共荣””可不就是“菊竹斋就是老师的”?历经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践踏国土后,戏曲的潮流也从程长庚“黄腔喊似雷”到谭鑫培的哀柔凄婉“亡国之音”。神州陆沉而无能为力的绝望,云云众生惟有哀歌,惟有哭泣。“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泪如麻。。。为还你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但不知这马儿落在谁家。。”这是谭鑫培《秦琼卖马》中的唱词。1917年,谭鑫培最后一次演出,抱病被京城警察头子硬拉着去唱军阀陆荣廷的堂会,唱的是《洪洋洞》,但陆荣廷对京戏没兴趣,谭老还没登场,他们已经走了。“叹杨家——”,为家国哭,为伶人叹。叶秋山这个人物的背后实际上是屈原、是郑思肖、是倪瓒、是谭鑫培、是元好问、是文天祥、是王国维。。是那些在国破家亡之际,幽怨凄楚的彷徨灵魂,是那些呐喊却发不出声音,苦寻却找不到出路的文人之隐伤。他一生所爱藏尽为贼寇所得,一生所教学生背叛了自己,一生倾慕之人死在军阀逼压之下。秋山秋水,叶生叶绿,叶山同鸣。叶已枯萎,只剩秋山秋水愁煞人。“隆爷,和您告假”,在人世已别无留恋,空余满腔悲愤:“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大将难免阵头亡”,他就是《战太平》里的花云将军:战败被俘,不肯就死,争断绑绳,夺刀力斩,力竭而自刎。而叶秋山就是丹青中的大将,古玩行里的英雄。##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未完待续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