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国语)1分集剧情
电影叙事流畅在《父子》这部电影里,谭家明相当聪明地引入了香港电影的一些标志性语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某种电影史意义上的总结,当然也间接完成了和市场之间的潜在对接。可以与王家卫的电影相媲美的精致而稳定的画面质量,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音乐,再加上谭家明自己高水准的剪辑技巧,使整个电影的叙事既流畅又耐看。声音与画面配合出色该片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很出色,尤其是现场同期声以及背景声效的运用,让影片从整体上向着现实主义又迈进了一大步。而另一方面,对于人物自身情感上的挖掘则又充满了艺术的品质,没有太多花哨的镜头组合,往往只用一个细节、一个眼神就完成了内心情节的传递。在音乐方面,柴可夫斯基以及斯可里亚宾钢琴作品的加入让影片更加具有作者电影的气质。人物形象与现实对应《父子》并不打算通过父子之间的对峙,讲述一个可以在文化层面上解读的隐喻性故事。相反,《父子》尽可能排除意味深长的细节,只呈现粗鄙的草根阶层的生活状态。父亲的确是粗野的,满嘴村话的,但他并没有就此被搁置在道义的砧板上反复拷打。在细腻的镜头掌控中,父亲依然理直气壮地活动着;由于被镜头表现出的现实生存的窘迫和内心的软弱,他对女人和孩子的伤害,就有了一种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感。也正基于此,这样的父亲才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在这部电影里,父亲的形象没有被简单化处理,没有被空洞的伦理亲情拔高,也没有被现实的暴力扭曲,而是表现出与现实生活贴心贴肺的对应。节奏略显拖沓按常理,看到片名,观众就会想到父子之间的深情,或是伟大宽厚的父爱。但是谭家明的这部片子,却出人意料地刻画了一个失败的父亲。导演一开始用大篇幅描写了父母之间的争吵,母亲的逃离、背叛,父亲的委曲求全。如果说这是对父子感情的一种铺垫,那么这样的铺垫也显得太冗长,节奏也略显拖沓。线索过于复杂因为线索太多,故事太复杂,导演想表述的东西过多,使影片显得很琐碎。其实一部好片子应该像一篇好散文,追求的是“形散神不散”,可《父子》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故事并非完全围绕父子两人展开,导演还在其中加入了父亲和妓女的私情,母亲和情人的幽会片断,邻居的生活状态等等,使枝节淡化了主题,而非典型的父子关系也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结尾有点牵强影片的结尾,偷东西的儿子被关了10年后,出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还回自己偷的第一件东西。10年前被仇恨中的儿子咬住耳朵的父亲,痛改前非,结婚生子。站在河对岸的儿子看着父亲和他怀孕的新婚妻子,眼中含泪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可有些牵强的是为什么老婆逃走、儿子挨打、自己被打断腿都毫无悔意的父亲,被咬了一口后就能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