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没有青春的青春

没有青春的青春

评分:
7.0 推荐

分类:电影 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 2007

简介: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没有青春的青春试论解读本片的线索分集剧情

  初观本片,很容易被复杂的情节架构和其中包含的语言学、哲学、神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知识弄晕。我在连续看了两次后,觉得可以在这些繁复的元素中找到一些贯通全片的线索,故不揣浅陋,在此探讨,抛砖引玉。知识与爱情——“浮士德”主题变体有影评称马泰教授返老还童的经历是“浮士德”主体的再现,对此我不完全认同。浮士德的情况是坐在书斋中看尽天下书籍,却深感真理之飘渺。而马泰教授的实际情况是,他感到自己知识不够,无法写出一本自己的专著。他在年轻时就对导师说,他要去寻找更大的图书馆,为了追求学术,他接受了劳拉的离去,终于孤老。而返老还童后,他走上了一条近乎相反的人生历程。此时的马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各门学科的知识,并在结识维罗尼卡后,逐渐一步步逼近语言的起源,可是当他发现维罗尼卡因此迅速衰老并走向死亡后,放弃了曾使自己醉心的学术,选择了离开。虽然马泰最终遗憾于自己的书依然无法完成,但当他看着维罗尼卡重获青春抱着孩子的照片时,其实已经获得了心灵的安慰。相对于〈浮士德〉关于人类精神和命运的思考,〈没有青春的青春〉的思想格局显然更单薄一些,但是考虑到科波拉导演暮年复出的实际,本片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顾吧。双重主体——庄周梦蝶的现代版本片近乎直白地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中国观众在感到亲切的同时,其实也应该注意到导演的目的所在,就是把对梦境的理解从西方经典的佛洛伊得潜意识理论中解放出来。在〈释梦〉中,佛氏把梦归于潜意识,是本我与自我纠缠、对话的产物,而本片通过前两支玫瑰出现的情节及其中两个马泰明白无误的对话告诉观众,把梦和本我理解成双重人格并非不可,但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是自在自为的主体。这个主体不仅存在,而且可感,维罗尼卡看见第二个马泰既是证据。马泰以Shiva湿婆身份进入维罗尼卡梦境,也暗示了他的正邪主体俱在。最直接道破这点的恰是全片结尾和开首。年轻的马泰教授走进咖啡馆,又走进1938年,遇上老友寒暄,马泰所说的一切,包括二战,登月等人类大事全未发生。电影镜头在经过一轮反打后,我们看见马泰已非返回青春后的样貌,而是90高龄的龙钟老人。这时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全片是马泰的一场大梦。但是电影没有结束,1968年的旅馆服务员打电话到咖啡馆寻找失踪的马泰,1968年的人们在大雪覆盖的街头找到了跑出咖啡馆的马泰。第三支玫瑰出现在马泰手中。梦不是单个主体的自我调适,而是双重主体的对话。两个马泰,正与邪的马泰,追求知识和爱情的马泰,年迈和青春的马泰,38年和68年的马泰俱真、俱存。他们有时相遇,有时错过,就象庄周与蝴蝶俱真俱存,只是有时庄周梦蝶,有时蝶梦庄周而已。如果再看一便影片的序幕,38年衰老的马泰梦中的照片、骷髅和倒转的时钟其实已经包含了影片的所有线索。科波拉已经在这里埋下了种子。如果说“浮士德”主题变体是导演对现实人生的思考,那么“庄周梦蝶”主题就是导演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并以此作为老年人的精神寄托。YouthWithoutYouth,这个悖论式的标题正是寄托所在。不过对东方思想了解并不透彻的科波拉却错误地引入佛教轮回的概念。他在影片台词中暗示了维罗尼卡是印度女神和劳拉的转世,却又在情节上模糊了这一点,把她们描述成多重主体的反复再现。何以会有这一矛盾,在我看来是导演走向生命最后的本能思考,但是并置道家和佛教思想,实乃本片最大的败笔。现代语言学理论——全片的理论背景科波拉作为一个西方人,对东方思想的误读不足为奇,但是对于起源于近现代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却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读解本片时,舍去对语言学的认识而专著于神学领域,很容易舍本逐末,走上歧途。对语言学有所接触的人都知道,属于语言学领域的重大而尚存争论的论题是——语言的起源。马泰曾求学的一位教授曾写出二十个汉字让他背诵解释,最终告诉他学习汉字要运用形象思维,马泰在破译维罗尼卡被古灵附体的语言时,用的是古埃及象形文。通过这些线索,导演强调了一个现实,语言和文字的起源毫无疑问来自于上古人类对世界的形象认识,是可感可触的现实形象启发了人类的思想。这些现实形象中包括自己所爱的人与事物。第一个马泰没能明白这个道理,当他对着导师侃侃而谈自己对语言学的认识时,他失去了劳拉;第二个马泰恍然大悟,他已经看见了语言的起源的真谛所在,所以断然放弃了继续探索去拯救维罗尼卡。本片中另一个重要线索是语言的四重性,既话语可能为真,可能为假,可能既是真也是假,也可能既非真也非假。有评论注意到这点,在语言逻辑上大加关注,与我看来大可不必。只需注意这些话是38年之前第一个马泰告诉劳拉的事实,就可明白,这时的马泰尚未理解语言的真谛,还沉湎在对语言的外延,既语言逻辑的探讨。这也是这个马泰失去劳拉的重要旁证了。可见语言学的理论背景正与“浮士德”主题变体环环紧扣。任何人类的哲学最后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失去青春的青春〉虽然穿着瑰丽的外衣,内里依然充满肉身温暖。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