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鲈鳗笑料百出是社会转型阵痛分集剧情
文/沐梵早年未见邱瓈宽庐山真面目时,心中暗想能把那英这种东北泼娘儿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定是个灭绝师太式的女流氓。后来见照片,不禁翻白眼,她怎能比洪晃更胖、更敢讲、更流氓。《康熙来了》里一句“我们花那么多钱吃那么好吃成这么胖干嘛要减肥”让多少胖纸的减肥大计功亏一篑。作为演艺圈的大姐大、重量级人物,宽姐首执导筒就霸气侧漏,台词、镜头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鲈鳗(流氓)味。大陆的喜剧片时常给人一种“作”的感觉,但女流氓的的黑社会喜剧却让人耳目一新,台语国语英语的谐音笑料百出,满嘴市井粗口和三俗烂梗够接地气。键人(“笔者”的升级版)不是闽南人,没有全家围坐看猪哥亮歌厅秀的童年经历,但看多了综艺节目,也约莫了解猪哥亮对台湾综艺界意味着什么,也明白其讲话风格就是三句话不离情色,十个字就搞谐音。谐音梗几乎已成猪哥亮的一大标签,开头朱大德人生转折点的“冰的啦(翻桌啦)”,小贺人生骨折点的“集八点(鸡八点)”,还有那些柠檬红茶、梅子绿茶、艋舺一条龙、月经来、咽血咽尿咽大便等等,荤素不忌,老少咸宜,熟悉猪哥亮做秀风格的人都能引起情感共鸣。而他那几十年雷打不动的马桶盖发型,俨然已成一块招牌。片子里他饰演的黑社会衰老大气急败坏又不失可爱,风头完胜恩爱的杨郭情侣档。前年《鸡排英雄》拿下1.4亿票房,今年贺岁档鲈鳗更是斩获4.3亿,预计今年台湾本土难有出其右者。贺岁档,大陆有葛优,宝岛有猪哥亮。90年代台湾农业社会逐步转变成商业社会,许多市井小民迫于生计来到都市流浪。这时的台湾,票选出了首位总统,催生了股指,黑道地盘越抢越凶,“歪头龙在艋舺打死淡水菜脯,纵贯线老大在回家路上座车被拦下,连开36枪”……人生变幻莫测,快乐的乡村摄影师阴差阳错成了黑道跟班,又阳错阴差当上了黑道老大,痞子当流氓,没有文化偏又想走国际路线,取个英文名DavidLoman(大尾流氓),一和谐成了“大尾鲈鳗”。良民到黑道的滑稽蜕变、风水师想变身大佬、弱书生变特工队长、黑道走企业化国际化之路、小流氓烙英文、updatefacebook让弟兄们follow,种种笑料,展现的皆是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虽然丑态百出,但希望永存。故事在节奏把握上除了极尽搞笑之能事,更是留下了诸多台湾本土文化的烙印,键人虽听不大懂闽南语,但好歹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许多习俗倍感亲切。片中的“掷筊”(又名“跋杯”),就是台式的问卜习俗,凸面为阴,平面为阳,以“无筊”和“圣筊”两种结果来探测神明之意。片中老贺开风水算命馆、九娘妈相命,可见台湾本土人士尤其是台南地区对神棍与神明仍然很敬畏,现今台湾仍有不少庙宇春节都举办掷筊大赛。后面的祭祖、孝女哭葬、封钉等习俗,是外地人了解台湾文化的亲切窗口,亦是本土青年寻根返璞的一道桥梁。从演员阵容来看,这是部综艺气质很明显的电影,镜头晃几下就是台湾八点档的熟面孔,还有那些综艺咖,康康、王彩桦、黄立成、舞棍阿伯,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后期综艺节目看多了的依旧不会觉得本片难理解。而猪肉西分肉的场景,隐约有凌凌漆蛰伏市井的感觉,猪肉西恰被设定为李登辉的保镖。而那功夫集训的天台,又有种《功夫》猪笼寨的味道。怀旧与恶搞,从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那个很爱烙英文的跟班手机铃声是猪哥亮(谢新达)的女儿谢金燕的歌曲,戏里他和女儿小芹情感不睦,戏外四次婚姻的他和谢金燕亦是久生隔阂,难怪他忍不住念叨“拜托不要再用这首音乐啦,你如果再用这首音乐我听到我会伤心你知道吗”。福伯被大尾流氓惩罚去《康熙来了》大跳风骚的恰恰舞,终成一代舞神“舞棍阿伯”……现实与戏剧相互呼应,真让人感叹生活乃戏剧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