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蒙与希特伦《弗莱蒙和希特伦》: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分集剧情
(芷宁写于2010年6月4日)这部丹麦德国捷克三国制造的二战题材影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影像极具北欧特色,风格沉郁寂寥,凄清绵延,剧情关乎战争,却有机地以点盖面,以丹麦抵抗组织的特殊使命延展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主旨论及人性,却只做客观剖视,不刻意不矫情,不迷失于二战这一庞大的历史背景中,基调触及心灵,却又点到即止,做得巧妙而避开俗套,仿佛给予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注,留给观众宽泛的思虑空间。可以说,影片《弗莱蒙和希特伦(FlameAndCitron)》的情节并不算新鲜,涵盖了特殊境况下的人性激变和利益纠葛,全片充斥着猜忌疑虑背叛矛盾以及繁复的人性较量,虽然这类故事内容已被光影造访过多次,但该片的优势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讲故事的方式,胜在两主角的精彩表演、具体细节的有致再现和颇有质感的镜头画面。鉴于史实,观影前观众就已知道被纳粹悬赏的“丹麦民族英雄”弗莱蒙和希特伦迟早是要挂掉的,只是这个过程的呈现方式至关重要,所幸,该片将此过程呈现得几经兜转、起伏刺激,每个拐点都有适宜的情节架构,令影片具有相当的可看性。该片还长于对重点枪杀和对峙场面的细节体现,在此情境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势的即时变动,都被呈现的扣人心弦、收放自如。另外,该片在配乐、美设、剪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整体呈现出一部不俗之作所应具有的气质。弗莱蒙,“火焰”,人如其名,23岁的本特有一头红发,发色亮眼,而他的外型性格甚至做派也都亮眼,年轻却不青涩,举止干净利落,面目神情微微有点神经质,嘴角偶尔的微表情,流露出他是个敏感的人,也是个孤独的人,还是个执着的人,更是个需要爱的人。由托尔·林德哈特饰演的弗莱蒙,个性鲜明而内心激荡,并将角色的行为走向交代的清晰自然,本特之所以是现在的本特,和他的遭遇无不关系,曾经的德国经历让他对叛徒告密者深恶痛绝,而他性格中的偏激和执拗则很容易被人利用,他可以很有主见,但也容易被听上去合理的话语影响,这点在他和教授吉尔伯特的对话以及和多面女间谍Ketty的几次“质询”中便可见一斑。年轻的本特真的就像“火焰”那样,可以熊熊燃烧,光耀夺目,看上去势不可挡,然而,一旦遇水,便很容易就被扑灭。于是,性格中的某些成分决定了看上去果断冷静的本特会犯致命错误。影片伊始便是本特有任务在身,为去暗杀丹麦叛徒做准备,他一丝不苟地穿衣拿枪,并装好倘若任务失败尊严死去的毒药,镜头在白色小药管上扫过,已然暗示了本特的结局。“柚子”希特伦,长着正直忠诚的脸、有妻有女的眼镜男乔尔根之所以投入到如此危险的使命中,皆因德国人很轻松地就令哥本哈根沦陷,看着德国兵入驻,这个老实人呕吐了。此后忠厚的乔尔根肩负起了作为一个丹麦人的尊严,虽然他正逐渐失去作为一个丈夫的尊严、一个父亲的尊严——乔尔根为抵抗组织卖命,却穷得不名一文,为久未谋面的女儿过生日还得借同仁的钱,为给妻女弄点食品,就得抢劫德国人的商店,此间的屈辱自当难抑,可妻子还是琵琶别抱了……麦德斯·米科尔森饰演的乔尔根倘若生在和平年代必是个好男人,但是战争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貌似在影片《婚礼之后》中,米科尔森饰演的也是陷入两难的男人)。当乔尔根叮嘱妻子的现任,让他照顾好妻女时,米科尔森给出了一个男人的酸楚不甘和尴尬,那个没彻底举起的因向女儿再见而微微摆动的手,掩饰着他的局促心酸和落寞。影片总在不经意间,暗示着高压高危任务于个体的异化,一直作为“杀手”本特司机的乔尔根在本特不杀女人的原则下,也举起了枪,只是那时他的枪法很糟,可日后他也已然弹无虚发了。乔尔根死得很英勇,受伤的他独自和几卡车的德国兵交战,最后身体被打成筛子……当生命变成钞票时,告密者的灵魂便变得轻飘,卡车上那两具无声无息的尸体却赢得了悬赏者——纳粹头目霍夫曼的尊敬。片尾,镜头扫过掩埋弗莱蒙和希特伦的地方,那里已然排满了抵抗者的座座坟茔,二战时期的童话国度也有它的伤痕,而且这些伤痕不会以人鱼泡沫的形式消亡掉。http://nicolew.blog.hexun.com/51236568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