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狂欢派对24小时狂欢的人分集剧情
影片叙述的是从JoyDivision到HappyMonday的曼彻斯特另类音乐简史,或者说,朋克发展到舞曲的历程。24HourPartyPeople是HappyMonday的一首歌。歌曲本身比“快乐星期一”这种SB名字好不到哪儿去。(一)主角TonyWilson是曼彻斯特著名的电视主持,著名到扒火车都可以不用补票。影片一开始是他做滑翔伞运动的镜头。他还播过新闻,做过关于运河的专题访问,采访过用鸭子放羊的人,甚至主持过幸运大转盘。显然这些东西都很乏味,所以他开始找场地,录制演出。这就找到了JoyDivision——一支与Buzzcocks一样,受SexPistols现场的启发而成立的乐队。Tony虽然算制作方之一,但是对制作一窍不通。他打算与录音天才MartinHannett合作。找到Martin的时候,后者正站在一个小山包上,用话筒对着虚无的空气。Tony喊:你在干嘛呢?Martin:我在录寂静。Tony惊道:录寂静?Martin把话筒转过来,说现在我在录Tony他妈的Wilson。这就是他们相遇的经过。Martin身为天才,开出的也是天价:50磅一小时。他对JD的乐手很不满意,说吉他手“穿得像个音乐家,那就最好弹点他妈的音乐。”还把整套鼓从录音间搬到天台。但他对JoyDivision独特的风格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他,我们听到的还会是2500000年前的老掉牙鼓点。Martin的死和他的生活一样富有戏剧性:因为他圆滚滚的身体肥得放不进墓穴,人们只好把棺材留在地上。JD大获成功,主唱Ian却饱受癫痫折磨,最后在赴美巡演之前上吊身亡。(二)从那以后,曼城摇滚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JD的其它三个成员组成了NewOrder,风格由"后朋克"转向“新浪潮”。Tony出资创办“工厂唱片”(FactoryRecords),不过不是一家公司,充其量算一个赔钱的投资方。“所有的乐队都拥有他们的音乐,以及随时滚蛋的自由”——Tony血书。这就是为什么他后来被HappyMondays的主唱耍得团团转,砸了两万镑却颗粒无收:Shaun拿这些钱统统买药嗑了。“工厂”成立不久,Tony开了一家俱乐部取名“庄园”。在这里诞生了锐舞文化。人们不再崇拜音乐家或唱片公司,转而崇拜DJ。曼彻斯特突然成了人人向往的圣地,这里有最好的俱乐部,最好的舞曲和最好的药。Tony没有在俱乐部里卖药,所有的钱都流到了药贩子手上。“庄园”一分钱没赚,还要支付场地、设备和DJ等等的费用。药贩有钱之后就去买枪,于是暴力又蔓延到俱乐部里。不久“庄园”就倒闭啦。影片也到此结束了。朋克在70年代发展到顶峰,代表乐队有英国的SexPistol、Buzzcocks,美国的Ramones等。这个音乐流派的出现是对以TheBeatles为代表的嬉皮士的抗议,和对BlackSabbath、LedZeppline为代表的经典摇滚的颠覆。歌曲内容在英国以政治性为主,在美国则努力取材于5、60年代的经典流行音乐(这个“流行”与我们今天所说的Pop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后有时间我会另行撰文说明)。由于商业上巨大的失败,朋克很快转入低潮,直到涅磐成立才又回归。但是Kurt不久也死了。现在的朋克已经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庄园”倒闭之后,Tony依然在电视台工作。赔钱也好赚钱也罢,他都是英国地下音乐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他放弃商业利益培养乐队,完全是出于对音乐家的赏识(虽然他本人真的不懂音乐,眼光也是坏的时候比好的时候多)。他说话常常充满一种自嘲的口吻。和电影“Control”当中那个近乎小丑的喜剧角色相比,24HPP中的TonyWilson更惹人喜爱。最后,推荐所有的摇滚乐迷都来看这部影片:24小时派对狂(24HourParty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