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里斯本周末下午的古典小说分集剧情
讲真,四个半小时的《秘境里斯本》完全没有挑战到自我,太容易一晃眼就这么过去了,画面太美,音乐太迷人,故事又讲得张弛有度,让人舒服得好像只是发了一场太过完美而不真实的梦。这样的电影自然不会分分钟都紧紧攥住观者的眼球,大脑还是神经的,影院的座位已然不够舒适,如果再在心理和思考上增加额外的负担,难保观众们不会心脏爆裂挠墙暴走。观看这样一部宏大影片的感受,没有正襟危坐时时等待灵魂与人性被鞭挞或者启迪的紧逼感,或者那种一个孤独的旅者行走于茫茫荒原的沧桑与疏离感,它让我想到的,不过是一个寻常周末的午后,躺在床头随手抄起一本小说书,记载着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传说与童话。虽然导演曾经拍摄过《追忆似水年华》,但这部《秘境里斯本》绝不是“普鲁斯特式”的碎碎絮语,它的故事不仅一点儿都不私人化,相反几乎片中每一个故事里的元素都似曾相识,在我们自小所听过的无数故事集锦与世界名著中,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人们在不断津津乐道着:男子学校中的私生子,未婚先孕的贵族少女,父亲操纵的婚姻,被丈夫囚禁的妻子,女仆情妇,私奔,难产,战争,复仇,为了女人的决斗,殖民地来的暴发户,甚至还有强盗和吉普赛人……在《秘境里斯本》中,这些元素和桥段几乎被全部糅合在了一块儿,它就像是一块古典小说的圣像群。这样听起来,《秘境里斯本》应该比《基督山伯爵》更狗血,然而,在这四个半小时中,导演小心翼翼磨去了每一个故事可能落于俗套,而显得狗血的可能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巧妙而返璞归真的叙事方式。导演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在于怎样去讲述这些故事,他心中谙熟每一个故事和整副图画的分量,并对于怎样拿捏把握它们的分量,驾轻就熟。影片中,每个人物的小故事,导演选择了平铺直叙的手法,不刻意设置任何悬疑与高潮,就像是故事的叙述者,无论是男主角还是神父那沉稳的音调一样,一开口便让人安心:到了时候,一切都会告诉你的。就像以前的人讲故事那样,不需要夸张和故弄玄虚,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那样笃定而自信。整部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正在于导演对影片节奏的掌握与表达,不急不慢,就像一个明智而博学的老人那样,吐字清晰地,只把当说的,不加累赘地一一表明,它不费力但也并不轻松。在这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之间,在似乎毫不相关的人物之间,将之联系起来的交集是神父,而故事开始于孤儿亦终于孤儿,一开始这是关于甲的故事,甲是主角乙是配角,而故事又从乙讲到了丙,丙又牵涉到了和丁之间的一些事情,故事的最终又从丁讲回到了甲的身上……这种并无主线和中心的白描手法,竟有些让我想起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而华丽到让观众时不时分心的布景与服装,运镜平稳流畅并且恰到好处的长镜头,以及每一个都明显经过精心巧设几乎如古典静物油画一般完美和谐的场景,还有传统戏剧式的表演走位和场面调度,甚至包括无懈可击的配乐,还有最重要的,那平缓匀称的节奏,都让人无法将这部影片与“狗血”二字联系起来,“这简直太古典了”,“tooclassical”,这样的感叹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冒出来,足见导演的经验老道。走出影院的时候,对时间的印象并没有恍若隔世之感,也没有转瞬即逝的眩晕和迷茫,而是踏踏实实地感知到了那过去的四个半小时,对于时间的把握,没有如这部影片这样精准的了。或许这正是导演所想追求的,无他,不过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和一本不太冗长的古典小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