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感恩记《父亲》之《父女篇》有多少时光可以用来怀念。分集剧情
在进入下一个剧组的前一天有幸在MOMA影城看到了大萤幕上的筷子兄弟,跟网络视频的感觉确实不一样。关于父亲这个话题,在中国这样的题材屡见不鲜,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关于父子的,无论是今天到场张杨导演的《向日葵》、《洗澡》,还是王朔唯一作品《我是你爸爸》;关于父女的,有老徐的《我和爸爸》还是台湾的新一代代表《不能没有你》,父亲作为山一样的形象,无论是失败的,衰老的,乐观的,单纯的,都是国内外导演们用来戳人泪点的必选题材之一。所以说筷子兄弟的《父亲》系列在编剧上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拍摄上着实融入了两个老男孩儿特有的风格。王太利不是专业演员出身,他的戏路还是稍感窄了一些,几部戏下来,甚至在《与时尚同居》中他的表演都像是一个人,但是这也未尝不可,本来就是梦想的实现,何必挑剔那么多?真心在一旁观看一个非专业的人成功塑造了50年的年龄跨度,父女篇中警察枪战的“返古”表演着实让我欢笑了一把,说是恶搞也好,说是致敬也罢,总归那个年代,那个样子的东西是大家所接受喜爱的。这回不像《赢家》一样依靠自己强大的后期团队,而是更多回归了《老男孩》的拍摄手法,出彩的是我们看到肖央的逐渐成熟,最后一个婚礼的长镜头调度非常不错,过去与现实的穿插剪辑在最后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王太利的那曲《父亲》就像当年的《老男孩》一模一样让人潸然泪下,此情此景,怎能不回忆起自己不曾真心的那份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时候那个为父亲是个警察而自豪的燕燕是翅膀硬了起来,但爸爸还是那个骑着军跨等着接燕燕放学的爸爸,那句“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时间拍摄的紧促,20天完成上下两部,父女篇和父子篇的拍摄确实很紧张,因此感觉上本应该更拿手的父子篇反倒拍的没有父女篇真挚深入,父子篇讨巧的是还用了《老男孩》的主角肖大宝的人物背景,但是更有图省事儿的嫌疑在里面,直接剪辑《老男孩》的画面,零零散散拼凑出来倒像是赶工之作,不过老父亲的演技确实是胜于王太利这个父亲形象。我是女孩儿,所以我更喜欢父女篇。对于父亲来说,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把自己一生最疼爱的女人,最呵护的珍宝,在她嫁作他人妇时,亲手把她交给另外一个男人。就像肖利第一次提着礼物登门,可以对我大叫的小泼妇,我都舍不得说她,骂她,你有什么资格对她大吼大叫呢?我想影片的最后,霍建国挽着燕燕的手走过肖利的身边都不带正视他一眼,是每个父亲都想做的吧。时光,再慢些吧。看着这两个老男孩一路从《男艺妓回忆录》、《老男孩》、《赢家》到《父亲》,一直觉得他们这种夸张的表演加怀旧的情结不能坚持很远,第一次看到《老男孩》的时候觉得震撼和感动,再外后看到《父亲》尽管会落泪,也再也没有当时的心灵撼动了,可能是快餐文化盛行的今日,一成不变的风格也难以代替《老男孩》的地位了。换句话来说,当你感到厌烦的时候,那一定有些事情是你一直坚持在做的。就像在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觉得张艺谋还是张艺谋,一如既往的波澜不惊。筷子兄弟也始终是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去撕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拧巴着欢笑和流泪。算了,为什么要求他们改变?这样多好,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这已经是他们最最可贵的梦想了。题外话,我的父亲过世将近两年,我在19岁的时候失去了他,真应了那句话,人在失去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因为儿时就父母离婚,他在的时候我总嫌他住的太远,嫌他爱喝酒,嫌他一事无成而找各种理由不去看望他。他突然离开的消息让我跪在他的墓前痛恨自己的不孝,真的在抢救室我为他最后一次擦拭身体的时候才发现我多么希望他能起来在抱我一次,那怀抱温暖得可以令你忘记一切苦厄。时至今日,我总是忆起每每离开时,他在公交车下守望的身影和那目送公车离去后转身踽踽独行的背影。我不知是父母祸害了我们,还是我们祸害了父母。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愿意做一个温顺的乖女儿,给我最爱的父亲想要的一切。人生百转千回,只有到了最后,人们才会知道自己真正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而那个时侯,一切却不那么重要了。有多少时光可以用来怀念?不如停下手边忙碌的生活,点开这样一个视频,缅怀你与父亲曾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就像肖央在首映式上说的:“我和我父亲,尽管我们彼此相爱,但却总是无话可说。”尽管有时候父亲十分笨拙,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但是很多年后我们会发现,那爱是世间所有的不可动摇的珍宝。圣经里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赐。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算计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是期望,凡事忍耐。谢谢父亲教会我们的一切,愿岁月待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