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安感悟《望长安》(转)分集剧情
2009年09月04日08:23华商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当今世界,文化因素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谁拥有强大的经济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主动,即所谓“以文化定输赢”。改革开放以前的新中国,尽管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面向世界的大门关得严实,“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更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灾难,而这场灾难的根源,在于文化。请想一下,当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定位为“封建主义文化”,又把外来文化一股脑儿全看成是“帝国主义、修正主义文化”时,那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前途呢?发端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文化觉醒的必然结果,30年来,中国人对于文化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进行文化建设的自觉也日渐增强。最近,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播出、并产生了巨大反响的10集电视专题片《望长安》,就是近年来我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都定都长安。唐代的长安,当时不但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还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际大都市,是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磨合的广阔平台。这样一段辉煌历史,使得长安这两个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域概念,更是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要使中国文化拥有应有的地位、产生应有的影响,梳理长安文化,为发展中国文化寻找强有力的根基和支撑,是理所当然的事。在对长安文化的梳理上,《望长安》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相当到位,甚至出类拔萃。《望长安》不仅仅展示了周秦汉唐特别是唐时期的长安是如何繁荣、强盛,还尽可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之所以繁荣、强盛的原因。台湾学者许倬云曾用8个字状绘唐朝的社会形态:“包容之量,消化之功。”“包容之量”指的是面对八面来风敢于敞开胸怀的度量,而“消化之功”则指的是对外来文化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吸收的能力。对必须以一种健康的大国心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谋求发展的中国来说,《望长安》的这种深刻揭示,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望长安》是在回望中国历史的辉煌,镜头的推拉摇移和娓娓动听的解说中流露出甚或洋溢着民族自豪感,是理所当然的。笔者历来反对以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文化遗产,但和这种态度同样有害的,是五花八门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言行。而且,由于后一种态度往往以“爱国”为伪装,危害将会更烈。《望长安》的创作者们,是以一种大国国民的平和心态,来从事一次庄严而意义深远的制作,作品的解说词和镜头语言,皆平实而谦和,没有任何的浮躁和喧嚣。这种态度对观众潜移默化作用之重要,丝毫不在作品内容所能起到的作用之下。《望长安》中的“望”,首先是“回望”,同时也是“展望”。作为大唐后裔,我们固然有理由因祖先的业绩自豪,但我们更有责任把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中华民族的前程辉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如同自己的祖先那样,敞开胸怀,去沐浴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