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神迹如霓虹般闪耀分集剧情
史蒂夫.马丁难得拍正经片子,一生恶评无数,今年险些又得了金酸莓;老马丁也总是愤愤不平,从七十年代数起,恼怒影评人对他的不公平。。。事实上,他的影迷来看电影,往往也只图开心一笑。笑过之后,可能连电影中逗笑的细节,也想不出起来。唯一记得的,就是他很有趣,很恶搞。诸如此般的流水影片,欲诉美赞,无从着笔,也难怪影评人说不出好话来。不过,这部片子很是例外。“天。降。神。迹”,这四个字,实在应该用大大的霓虹灯下来。虽然这厮,在电影中依然一副上串下跳模样,几乎没个正经。我说是几乎,是最后这位笑星,终于从小丑演绎成了正角。可惜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更可惜的是,这部片子几次没能给世人留下甚么好印象。IMDB的分数不高也便罢了,就是马丁自己的代表作中,也没有它的份。只是在流水般的履历表中,轻轻写了个九二年,天降神迹。那一年,他还出演了雾水大丈夫,与一部更不起眼的片子,被人遗忘。也被他自己遗忘。远在这部电影之前七十年,刘易斯.史密斯,一个获过诺奖的美国作家,写了埃尔默.甘特利,其中有着福音布道团的章节;或者不客气得讲,神棍讹财的经历。所谓天降神迹的种种关节,无非若此。可是且慢。且慢且慢。批评或是诅咒神棍,并非重点。很多年前,在一个破烂的小教堂里,我曾见过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督徒。在这个无神论国家里,宗教曾是可憎恶的事物;而佛教与道教的悠久历史,又让基督教成为了可疑的外来宗教。事实上,除了走投无路,连香都烧不起,进不了庙门的人。还有谁,会拜倒在那个外来神祗的门下呢。就连那个小教堂也很可疑。十字架,众所周知的,教堂的标志。它没有。它就是一间简简单单的民居,进门有个高门槛,进了门地平面下陷。在那个时代,虽然有着平房瓦房,这个小教堂,却是木质的老屋。所有的梁木,连同墙壁,都是一片黑乎乎。不错,老木屋通了电灯。却只是一个光秃灯泡。昏黄难亮,主人似乎要从电费上再省些钱来。孤灯下,灰尘从破烂天顶的木椽子散下,更是一片凄凉。所幸还不算太悲惨,总算有着一件乐器,钢琴来为基督徒们伴奏其余的家俱,不过是长长的学生板凳,就连这板凳,也没有几条。钢琴大约是这木屋里唯一值钱的家什了。信徒们唱赞美诗的步调,也与其他更体面的教堂不一样。节奏总是慢几拍,乐师不得不停下来,催促大家:快一点,快一点。而所有的人们,在应和着钢琴唱赞美诗的时候,不得不抑制着口鼻。小教堂的外面,是一个垃圾场,更远处则鱼市的腐臭。。。去欺榨这样的信徒,似乎天理不容。但是,只是一点点的门票秀钱,让走投无路的人,获得一点点的信心,又会有多可恶呢。如此这般的啼笑皆非。片子本身一般,更是在结局的大高潮中落幕,人人心满意足。然而,砍掉高潮,恐怕更是真正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