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怀旧:摄影棚里的武侠剧分集剧情
怀旧,于是重看小学时看的TVB剧《九阴真经》。只看了第一集,却生下不少感触。一部剧好不好看,和是不是大制作一点关系都没有。当年的武侠剧制作成本低廉,道具、布景都假到不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山寨——反映悬崖就在摄影棚里搭一座假山,反映黄昏就在橙色幕布上映一轮澡盆大的太阳,反映雪景则是风雪音效加上满天的泡沫塑料,华山论剑这种级别的武林大会,场子都逼仄得小过乡村小学的操场,但这并不妨碍电视剧本身的好看。甚至乎,由于当时武侠剧由TVB一手包办,场景与道具形成了固定的套式,现在看来比动辄几千人、某某名胜实地取景的大场面更有诗情画意。印象最深的例子是初中时看的《圆月弯刀》,站在摄影棚里搭就的那种“山崖”边,一棵形状妖娆的古木下的,是温碧霞演的出落如明珠一般的绝世美人;细枝条密密匝匝编织的白色纸灯笼,忽然坠落在地上,灯笼瞬间烧毁,火光映出侠客冷峻的脸……一直觉得这部剧是所看过的古龙剧当中最得古龙真髓的,古龙本来就是意境派的,那些不青春偶像派的小鱼儿与花无缺,中年丑男版的楚留香,平头版的陆小凤,搞什么搞。眼下看的这部剧也是,故事虽然简单,却处处透出用心。大概由于是前传的关系(该剧主人公是黄药师),人物的服装发式都有别于《射雕》原剧的曼舞轻纱,全是走简约质朴的路数,有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悠远古韵。第一集中黄药师去红颜知己溶月处饮酒,无聊时吹起洞箫,溶月拉开门款款而入,一袭白衣,端一白色酒瓶,一头瀑布般的黑发,仅发鬓簪一朵紫花。黄药师他老婆冯恒的出场也是,先是一群白衣人围着法器群魔乱舞,凸显诡异的异教氛围,一窈窕女子移步宫殿正前方的圆形画屏后,微光透过,躯体映在画屏上玲珑有致,接着几个宽衣解带的优雅特写,紧跟着蒸汽氤氲香汤沐浴。……这些场景的勾勒,是多么美好,多么点到即止不啰嗦不累赘,只不过当时客观条件所限,拍不到那么美轮美奂,也好过今时今日胡乱堆砌情节加上暴雷的动画特效。因为是前传,金庸原著应该着墨不多,全靠编剧添油加醋。可以看出编剧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一集里就有四处地方,让不同的人吟诵古诗。“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诸葛亮的《梁父吟》,多么冷门的小诗啊,剧里是鉄掌帮帮主念的,瞧人家以前的帮主,多有文化啊。听到这样的台词,会有一种心中涌满层云的感觉吧。我在想,当今剧集的粗制滥造,和场景越搞越大,钱越砸越多之间造成的反比,将令观众越来越失去想象力。当年的武侠剧,仅凭那样简易的场景就能让人心生美感,多是借助一种情怀的塑造和想象的引导。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了旧时的戏曲。中国人讲求写意,传统京剧仅需要一桌一椅就可以表演,若要表现在水上划船,只需人物几个仰合的动作,就令人感觉满眼水波。这,没有观众想象力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现在,影视作品的场景越来越逼真,而观众的头脑被烂俗而累赘的台词塞满,根本无暇供给想象驰骋。于是乎,观众成了应声倒地的靶子,反而嫌传统的戏曲boring起来,这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因此,我认为我的怀旧是有道理的,当惯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我是多么怀念儿时看着摄影棚里拍成的武侠剧,心灵却在天马行空的天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