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第三季《局部》第三季开播发布会笔记版分集剧情
给《局部》铁粉整理。同时,感谢丹青老师。第三季发布会全程视频会场大背景上映着第三季的总标题: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1、主持人史航致开场词2、看理想创始人刘瑞琳女士作发言刘瑞琳:“看理想”这个名字是陈丹青取的,意思是“看得见的理想国”。刘瑞琳2015年3月26日新片发布会上的“狂言”:我们要用做出版的态度做视频;我们不仅是来做视频的,我们还是来改变视频的。刘瑞琳:观众只愿免费看视频、听音频是难以猝变的时代病。刘瑞琳:《局部》前两季点播量1.1亿,豆瓣评分9.5。刘瑞琳:《局部》是看理想系列中最精良也最值得深思的节目。这是看理想得到的最高奖赏。刘瑞琳一句带过节目录制过程中的准备、沟通、协调、拍摄、奔波种种辛苦。刘瑞琳提及陈丹青的话:欧洲最好的画,不是油画,而是湿壁画。(我的感受:《局部》拍湿壁画,陈丹青讲湿壁画,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刘瑞琳:这是陈丹青一个人的文艺复兴。刘瑞琳:与BBC纪录片相比,《局部》的画面、音乐、素材、剪辑更细腻丰富多变,信息量更大,更具现代感。刘瑞琳:《局部》的节目效应还远远没有充分展开,还在积累势能。接下来还会有与《局部》相关的主题旅行、节目众筹。刘瑞琳:以后回顾互联网观看史,《局部》这样的节目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3、优酷文化内容中心总监王晓楠作发言有关局部的一组数据:《局部》第二季是优酷平台有史以来唯一一部播出半年后访问量依然上升40%的视频节目,这说明观众会反复观看。(我认为还说明:《局部》的首批观众并不多,但依靠口口相传,它有长力,这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数据,足见《局部》的质量。)与上一个数据相关的数据,《局部》的访问来源中,通过搜索进行访问的方式排名第一。(我的理解是:《局部》的点击量依靠的不是推荐位,而是口碑和回头客。)站内推广位上的资源,《局部》被搜索的占比是第二个资源的三倍。局部受众年轻而均衡,18——24岁、25——29岁、30——34岁的观看人群均占20%。出现在《局部》页面的弹幕中,词频第一的短语是“老师”,第三是“感谢”,第十八或第二十位是“第三季”。史航讲了一段非常有文采的话形容《局部》节目和陈丹青,然后请陈丹青上台讲话,陈丹青走到台边说“不扯了,就看吧。”史航向他确认“那就直接放了?”陈丹青根本没听,扭头冲台下说了句“谢谢大家来”,就下去了。4、播放《局部》第三季第一集5、史航邀请陈丹青和《局部》主创上台分享陈丹青特别要求《局部》团队全体在场成员一起上台分享。他说:“凳子不够,我们一共七个人。”其实在之前两季的发布会上,他就屡次强调过团队的功劳,甚至多次说《局部》是导演谢梦茜的作品,他只是个演员。团队成员上场后,陈丹青和有一阵子没见过的他们先行拥抱过,发现有位叫“小杜”的成员不在,连声向谢梦茜问他在哪儿。谢梦茜介绍团队成员,录音师李硕,摄影指导老胡(胡朝京),制片小庄(庄兴源),航拍摄影王玥,摄影师小杜(杜元闯,不在场)丹青老师见到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才终于打开话匣子,不断说团队趣事,讲俏皮话。他说:“我们七个人,就像马克思讲的那样,在欧洲大地上,有一群幽灵,在意大利大街小巷上,就想找个没地儿的人(口误,应为“没人的地”,丹青老师近来口误渐多了,哎!应该和年纪有关。丹青老师五十岁时都还宛如三十许的健壮青年,近几年才明显开始老了下来,从他面上的皮肤和肌肉,以及他的声音与呼吸可以觉察到,好在他依旧神旺气足),我们可以拍,声音比较好控制。”史航本意是让《局部》团队每个人说两句,打个招呼,然后进行嘉宾对话环节,陈丹青执意将团队成员留在了场上:“我要他们一直陪着我,我一个人没话说。嘉宾下一轮。”陈丹青有自己独特的控场节奏,有自己特有的独断。这看似是个性,其实是对付出努力的团队成员的尊重,也是向观众强调,《局部》不只是一个人的作品。史航张罗来六把椅子,踌躇于自己还得有把椅子。陈丹青故意发噱:“让史航站着!”众人坐定,陈丹青一如往常,对到场的人先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看过这个节目(这本书)?举一下手。”这是陈丹青在木心分享会和《局部》分享会上通常先说的一句话,说明他很在乎大家是不是这个节目(这本书)真正的观众(读者),在乎受众的观感,在乎他所面对的对象的真实性。接着陈丹青大声鼓动团队成员讲话:“说!都讲话!”导演谢梦茜分享拍摄结束后的花絮:每次节目录完陈丹青都要催同事下梯子,让自己上去,用自己的手机拍壁画,仿佛录这么久就为了最后那五分钟自我陶醉的拍摄时间。(谢梦茜讲完,史航坐在一边又开始控场,陈丹青回头故作冷面:“你什么时候又坐下了?你又不是我们团队的。”)录音师李硕分享了饮食细节:陈老师对吃的要求特别简单,只要有海鲜饭就行。意大利特别多好吃的,他饿了只要吃海鲜饭和小庄庄做的面。摄影指导老胡分享了有关服装的“麻烦事”。这个陈丹青在拍摄期间的Vlog中说到过,他自己精心准备的两套用来拍摄的新衣服,被坚决地否决了,说是和摩尔纹(数码照相机或者扫描仪等设备上的感光元件出现的高频干扰,会使图片出现彩色的高频率条纹)有关。制片小庄分享了安全问题。说高速上车出了问题,陈丹青也跟着在马路上跑的事,以及他们在罗马古道的土路上骑自行车拍摄的事。(陈丹青补充说团队的辛苦。说他自己总被分配住单间,团队成员的住宿却很艰苦,在佛罗伦萨时他们住在圣马可教堂修道院僧侣的宿舍。天没亮起来拍外景,陈丹青有时也要配合,说自己起来眼泡是肿的,可他知道团队其他成员已经忙了很久了,他们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饮食方面又吃得非常差,拿个东西随便咬咬就了事。陈丹青拿手机拍了一段拍摄结束后,已经是深夜,大家吃东西果腹的花絮,他坚持要谢梦茜将这一段花絮放在第六集片尾,让观众看看拍摄是怎么回事。)摄影王玥分享拍摄细节。说陈丹青对艺术品的热爱,说拍摄时陈丹青每到一个场景都会提醒,把自己搁在画面的一小角就行了,要多拍画。另外分享了一下无人机拍摄的细节。陈丹青说自己的团队太朴实,都只是说“陈老师怎样”,他又补充了一段:杨亮是幕后总领导,人事安排都是他,感谢将谢梦茜分给他的团队。陈丹青说他那时还只知道谢梦茜是杭州人,1987年生(史航在旁边插话:“这个可以不说的!”)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回来,拍了两三年纪录片,得了很多奖。但她没有美术拍摄经验,一开始做了四天动画,陈丹青让她全删掉。但是到第二季,谢梦茜已经熟门熟路,资料自找。到第三季她几乎变成专家,陈丹青每写完文案就给谢梦茜看,她当下分出哪些要露脸,哪些只需要念,同时疯狂找资料。陈丹青说,当然谢梦茜的厉害绝不仅如此,他已经不敢想象和另外一个导演合作会是什么样,每次片子剪完,他觉得他是在看梦茜的作品,而他只是一个拙劣的演员。陈丹青让谢梦茜多讲,谢梦茜只简单说了几句:过去六个月做后期,和陈丹青全程都有交流。很多画面比如第二季片头是陈丹青的想法,她只是将他的想象力付诸实现。陈丹青又讲述了自己决定拍湿壁画的背景:2017年秋,他受邀请在佛罗伦萨待了三个月,在周边的小城看到了那些湿壁画,发愿要拍。2018夏秋开始写文案,15到20天一篇,反复修改。又过了八个月,开拍,用了近五十天的时间拍摄。能够成功拍摄,最应感谢的人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会副主席、教授Franz,一非常好玩的老头,70多岁,他的秘书曹一剑,一个来自浙江的出国留学生。他们帮忙联络当地政府同意拍摄计划,意大利官僚体系很拖沓,反应很慢,同一件事需要反复做功,见官又难。同意拍摄计划之后,两人开车去一家家教堂落实,临开拍前,他们又跑了一次。拍摄过程中,他们又全程跟组跑了一遍。中间有很多挫折,其中有一个始终没能克服。罗马一教堂最终没得到进去拍摄的允许,只好在墙外面讲,配画册中的图像。陈丹青又说,Franz和曹一剑两周前来中国文化交流,看了前两集样片。老头子看到一半说我要哭了,回去要说服意大利广播电台买下来,找一个和陈丹青声音很像的人配上意大利语解说。陈丹青不太相信这事能成。Franz说意大利人会好奇各种有关意大利的议论。Franz正在国内联系。陈丹青隔着屏幕朝外大声用英语说:感谢你们,我们爱你!6、答问环节网友:壁画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局部》如何做到近距离赏析?陈丹青:什么叫亵玩,Ta还要艹壁画吗?(回放中已被删除)摸是可以的。史航:并不需要特别的许可?陈丹青:非常严格的,主教不让你进就不让你进,有一家教堂,主教是个苏格兰人,动用了梵蒂冈领导和罗马市长的关系,经过十几轮交涉,也没用,因为主教的独立性是被尊重的。网友:米开朗基罗的湿壁画据说是特制的,你觉得这是他的严苛性格还是艺术自觉导致?陈丹青:读书读傻了的问题。我什么都不知道。网友:您觉得湿壁画是绘画的集大成者吗?陈丹青:又是读书读傻了。集大成又怎么样?不集大成又怎样?今天全世界已经几乎没有湿壁画了。只有一小撮人还在弄湿壁画,作为一个保留的画种。史航:这些问题都是打个样,一会观众就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省略的。陈丹青:读书太多的人不要问我问题。我65岁才读文艺复兴专著,66岁开始拍。网友:陈老师身上独特的气场和犀利的目光是如何养成的?陈丹青:因为我当过八年知青。史航:那就别想了,这个很难实现了。陈丹青:可以啊,现在已经号召大家到农村去了嘛。(感觉陈丹青在冷着脸逗闷子,史航颇感无奈。)网友:会讲雕塑、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吗?陈丹青:第十二集讲了一点点雕塑。因为一百集也讲不完湿壁画,我根本没有空间去讲雕塑,而且雕塑我不懂。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我都得现学。7、嘉宾环节演艺嘉宾:黄轩、焦俊艳史航让陈丹青坐到中间的位子,陈丹青执意坐在边上没动,慢慢喝了口矿泉水。谈丹青印象黄轩:颠覆了预期,以为很严厉,其实很友好。史航:他有画家特有的审视的眼神。焦俊艳:看过《局部》第一季,特别喜欢他飙脏话,第一季他说到一个“憨”字,也是我见到他本人的感受,觉得他憨态可掬,有一种艺术家的执着和专注。谈观看感受黄轩:眼界被打开,想再去佛罗伦萨看看这些画。史航:“文艺三杰”的叫法是将艺术史脱水了。只在乎一流不在乎二流就只能三流。陈丹青:我这里(节目中)出现的全部是一流!一些无名画家是超一流的。美术教育有一批固定名单,但是名单之外还有人(第三季片头“还有我,还有我!”)。一百年前留洋的画家带来一部简化的美术史,木心都不知道其他人,这就是我跟他生气的原因。(这是《局部》第三季的文化价值,陈丹青在还原艺术史的本来面貌。)焦俊艳:丹青老师台词不错。陈丹青:每一段台词我要讲七遍以上。从此我觉得演员太可怜了。谈后续期待史航:你们希望《局部》拍什么?黄轩:中国古代书画。陈丹青:学问太深,不敢讲。书画只是一部分,此外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好东西,蛮委屈的。高难度,没有信心,又得阅读。但我(画)看得多,越看得多越不敢讲。讲湿壁画是它们告诉我说,你讲我呀!陈丹青: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十二集,第一集是给出一个十五世纪的概念,第二集是讲什么叫湿壁画。湿壁画被严重忽略,不易见到,数量很大,地位很高。美术馆所见其实是十六世纪以后的绘画,最伟大的画其实是13世纪——15世纪的(宗教)画。第三集开始讲具体画家,每集一两个。焦俊艳:丹青老师讲什么我都爱看。行业嘉宾:林瀚、晚晚(雷宛萤)夫妇(木木美术馆两位创始人)美术馆简介陈丹青:木木美术馆是过去两年最受关注的美术馆。有798和隆福寺两个馆。他们居然把大卫·霍克尼和欧洲七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拿过来了,通常在欧美都不可能的。可见他们的财力、野心和对公众的慷慨,我砸这件事情,就让你们开眼。而且他们这么年轻,我非常惊讶。创建初衷林瀚:想在国内做一个和全球同步的美术馆。今年和明年我们的展览计划不逊于全球任何一个最好的美术馆。晚晚:探索新的可能性。林瀚:木木美术馆最大价值是给公众建立了渠道。艺术与宗教史航:丹青说到教堂就是古代的媒体。林瀚:科技无法解决的事情,比如死亡,交给宗教或艺术。陈丹青(别人在长篇大论,他似乎在一旁放空):我不懂宗教,但是我热爱宗教艺术,我觉得全世界到今天最好的艺术是宗教艺术。为什么?长篇大论,还要拍十二集。希望中国出现什么样的美术馆陈丹青:二十年前我回国定居,当时中国不太有美术馆,我呼吁城市的名片是美术馆。2004国家文物局开美术馆会议叫了我,一去一看全是单位里的人,我问叫我干嘛?他们说因为你对我们有意见啊。我没想到2008奥运后,就像变戏法一样,几千座美术馆出现。但是我们美术馆没有东西,都要靠借展。中国古代的好东西全部封锁在老博物馆,不让你看的。中国流落在国外的东西也很难借全。我希望能看到有文脉的中外美术史的固定收藏,但是几乎不可能,一百年后也不可能,除非发动战争。现在木木在做这些事,一个局部一个局部请过来。克孜尔壁画史航:之前在木木美术馆有一个克孜尔壁画的展览,是吧?林瀚:木木美术馆是中国唯一一个收藏克孜尔原作的美术馆。克孜尔是中国四大石窟之首,比敦煌还早近三百年,敦煌吸收了克孜尔的师徒文化。但克孜尔壁画散落在全球的博物馆,中国只有残壁。我们把它买回来,还资助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它。克孜尔壁画的命运比意大利湿壁画惨多了。希望陈老师快去拯救一下。陈丹青:我什么都做不到,只是在这一季我有好几集都拿敦煌壁画做一个对比观看。林瀚:克孜尔壁画出现在三世纪。陈丹青:中国的湿壁画比意大利湿壁画早了将近一千年,希腊罗马比中国又早了七百年。林瀚:希望陈老师去克孜尔拍。陈丹青:我问过这个事,敦煌还是故宫里面的人,说不可能让拍。林瀚:很希望陈老师会拍。这些事都是很难的。有个朋友鼓励我,说在中国做所有事情,就是三个字,在路上。压轴嘉宾蒋方舟蒋方舟:在台下看丹青老师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在台下看到他渐渐像个漏了气的充气娃娃。他是做事的时候很开心,宣传的时候百般不乐意的人。我是在丹青老师的U盘里看的《局部三》,他像小孩展示新玩具一样,激动得把U盘往充电口插,一边插一边说怎么插不进去啊?我看了前三集,最喜欢第二集,因为有很多主观判断。我看《局部三》的时候想,丹青老师一直说自己在伺候观众,其实他对此一无所知。现在的观众被惯坏,观众不懂就说装逼。陈丹青:我是在装逼,我他妈从小装到现在,装成了已经。蒋方舟:丹青老师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表现得谦虚和无知,一方面说自己在装逼。我看《局部》时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任性的老好人。老好人是他伺候的这一面,任性就是其实他没有那么在乎观众的感受。陈丹青:对!没有观众这件事情,我根本不管的。蒋方舟:他问了我的建议,但我觉得他并不会真的在乎我的意见。任性的老好人就是一个赤诚的人,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呈现给别人。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有一个故事,讲如何保存萤火虫的光。小说主角将甘蔗筒凿空,用那么一点糖汁养一点萤火虫,萤火虫的光闪耀了几百年。雅克·巴尔赞在《从黎明到衰落》中说,当一个时代将无意义和荒谬的东西视作正常时,文明就衰落了,此时成就的是讽刺家。但我觉得,当一个时代都是讽刺家,都是刻薄和否定一切的人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人想要逃离、想要避难呢?而陈老师的《局部》就是甘蔗筒和避难所,让越来越多的萤火虫可以挤进来。陈丹青:文学家就是不一样。谢谢!我知道我是个任性的老好人。8、观众提问观众:《局部》的英文名为什么是《Local Perspective(一隅之见)》?谢梦茜:梁文道取的。观众:如何看仿制品?陈丹青:古代没有摄像机和录像机,所以仿制。没事的,只要不是现在仿制的就好。观众:《局部》有相关书单吗?陈丹青:为了做第三季,看了八九本,发现有趣的就划下来,不是很多。但是说实话,我连书名都忘了。不要把我当读书人。我的节目是娱乐节目,不是知识节目。我很讨厌知识付费这个概念。知识不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趣。我做这个节目真的想娱乐大家。观众:具备一定技术后怎么决定下一步画什么?陈丹青:不知道,一点都不知道。我跟你一样,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画什么。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个业余画家,现在差不多做成了。别担心。观众:希望观众通过节目收获什么?期待什么反馈?陈丹青:有期待,但超出预料的是,找到我的观众非常杂,有80多岁的老太太,有40多岁的警察,有30多岁的国家干部,有7岁的小孩儿。我喜欢看到意料之外的观众,而且我不希望他们是画画的。观众:那您希望观众对你的节目是什么评价呢?陈丹青:我很少有机会见到他们,今天是个机会,你来告诉我啊。观众:我是个读书不够的人……陈丹青:我是给文盲讲的,我希望你是个文盲。观众:我是希望能给我们这种不专业的人,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对接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和时代……陈丹青:谢谢!观众里十个有九个的反馈我都不喜欢,说什么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接下来的话我就开始喜欢了,说我喜欢,看了好几遍。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话去掉。我们是个人就可以看画。谁规定过你没有学过音乐就不能进音乐厅?美术馆挂了牌子说你不学画就不能进美术馆吗?所有人能不能戒掉这句话?我最怕听到这句话。我听到说我不是专业的,我他妈就想打他。这说明我的节目非常失败!观众:进入美术馆应该看一幅画还是看更多画?陈丹青:随你便。观众:画了画之后,应该自己收藏起来还是送给朋友?陈丹青:随便你。观众:最喜欢《俄罗斯的约翰》。第三季首集色彩明亮,空镜中的城市很有趣。陈丹青:谢谢,这就是我期待的(观众回馈)。观众:第三季第一集,有一幅画中婴儿被刺,印象很深。我发现刚才展示的所有画中都有人,我对他们的表情感兴趣。有没有专讲人物表情的单集?陈丹青:有一些。观众:《局部》第二季我印象最深的是您那句话“我没有上过高中,没有上过大学”。我是重点高中生,985毕业生,美国交换生,英国留学生,海归后在北京顺利996,我就觉得自己变傻了。后来又看了《退步集》,观点并不高深,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你有观点。您没读过书,您有观点。我上过这么多学,我没有思考和观点,就像一个傻子。看了《局部》第二季后有点觉醒了,不想当傻子了。我想加点憨气,甚至是灵气,您觉得我可以做些什么?您这些思考和观点来源于什么?陈丹青(抑住笑):我二十来岁也非常傻,也不会说话,班上发言讲两分钟就不知道讲什么了。没上过初中高中大学都是真的,但我上过中央美院研究生班。2000年在清华教书时填履历表,我的学历填到初中为止,要填证明你上过学的老师,我填的是“毛主席”(这句话被删)。上山下乡时我们高兴坏了,不用上学了。观众:感谢!陈老师第一季说《局部》是给三四线青年看的,我就是这样的青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局部》让人安静,看着看着就不焦虑了。陈丹青:我听到的对《局部》的最高赞美,让我愿意做下去的,是很多人说看了《局部》会安静下来。巴斯卡还是蒙田说“人类最大的悲剧是回到家里还安静不下来。”如果你真是这样,我受宠若惊。观众:最喜欢《易县的罗汉》、《绘画与时间》。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也许就是这个让我安静下来。(这位观众的分享显然是触动了陈老师的内心,于是有了下面这段话。)陈丹青:我告诉大家一个我内心的愿望。我16岁插队,25岁回北京上学。我的少年时代和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边远的小山沟里面的。那时什么媒介都没有,我知道现在边远地区每个人至少有个手机,有手机就可以上网,我只要想到今天有一个像我当初一样的少年,非常喜欢艺术,但又走不出去,还要打工谋生,但是一天累下来,能在手机上看个15分钟——这个傻逼讲艺术,我就值得做。我真的是为他们做的,我不太想到大城市的人,尤其不想到艺术学院的人。观众:我就是陈老师口中的艺术学院的学生,正在打工谋生。看了第三季第一集非常感动。很多离开学校还想继续画画的人,没有机会出去看原作(情绪激动)。陈丹青:我告诉你一个例子。一个东北女孩儿多年前发画给我看,我觉得有感觉,像梵高早期的东西。我跟她一直有联系。后来她打工,结婚生子。后来我做了《局部》。她突然问我,到荷兰要多少钱?我说吃得省一点,吃得差一点,包括飞机票,一来一去,两万可以。她攒了两万,忽然一下都被骗走了。我说有志者事竟成,你再重新开始。大半年后她又挣到那笔钱,但被荷兰签证官拒绝。她要去看的就是那张梵高站在海边的画,年轻人会有这种念头(执念),我让她指着荷兰签证官鼻子痛骂,我看得起你们国家的梵高,我就是去看这张画,你以为我移民!她说我不敢。我就请尤勇帮忙,给了这个女孩签证,她去了,看到了那张画。但我知道,一旦她去了那儿,她看到的会是整个欧洲的眼界。所以她回来以后,奋勇打工,去年她又去了意大利,把我走过的地方又去了一遍。今年她可能又要出国了。有志者事竟成,你们活在一个可以出国的年代。我年轻时想都不敢想这件事情。观众:谢谢陈老师。请问接下来《局部》会讲得更深还是更浅?陈丹青:我没有明白你的意思。观众:我是观众里年纪比较大的。我特别敬重您,您是我们能见到的一位艺术家。我看《局部》,别人平静下来,我是激动起来。我最喜欢的三集是讲:蒋兆和的《流民图》、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佐娃》,还有讲希腊雕塑的那一集。感谢您打开了一个更大的艺术窗口。史航:你们在看《局部》的时候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发出来),也许有一天陈老师也会看一看弹幕。陈丹青:我很喜欢看弹幕,第二季开始学会看弹幕。史航:我想到一件小事。去年日本一个出租公司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租车是为了在车里待着,不是为了去任何地方。《局部》可能就是这辆小车,锁好车门后没有人来敲窗。提醒大家,1月8日节目上线。请嘉宾和《局部》团队上台合影,还有那个没上台的蒋方舟!9、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