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庶民的胜利分集剧情
虽然很多观众看过本片后会拿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作为对比,本片也毫无疑问在一些情节设计上借鉴了后者,但在我看来,真正跟《陪审员》可以对标的,是几年前的韩片《辩护人》,当然后者的艺术水准要高出一大截。《辩护人》里的一场重头戏,就是宋康昊饰演的律师与大财团的海归富二代辩论,在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是否能实行民主制;而本片的核心理念则是围绕,由平民构成的陪审团的判断能否推翻来自精英们的判决。《陪审员》的真实背景,是2008年起,韩国开始试行陪审团制度,本片则是基于韩国第一次有陪审员参与的案件审判进行的改编。电影一开场,展现的就是全社会对于陪审团制度的疑虑,特别是联系到韩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和多年威权政体的统治,服从权威和听信精英的心态是普遍存在的。从司法部门的角度,更多是想拿这个案子做一次良好示范——身为平民的陪审员们在身为精英的法官们的引导和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满地彰显一次正义。这个案子乍看上去证据确凿,以至于尚未开庭之前,法官对陪审员做的“思想工作”已经不是针对有罪还是无罪的判断,而是罪大还是罪小的判断。这个良好的愿景很快就被一位老年陪审员搅局,这位拥有30年从业经验的殡仪馆殓尸工,当庭指出身为法医的专家证人的判断有误,却被法官以他不具备相应的资历而遭到驳回,甚至逐出了法庭。精英系统对于非专业人士的平民百姓的不信任和不屑一顾,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与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不同,对于陪审团给出的最终决议,韩国法官只需要作为参考,而不是必须采纳。剩下的七位陪审员的人设也反映了创作者的用意。其中三位是年轻人,有普通打工族、有大学生、有初出茅庐的创业者,作为新生代,他们对于权威是容易产生怀疑的,也正是他们首先提出了对案情的质疑;还有两位算市井小民,一位是中年发福大叔、一位是老奶奶,这样一个群体对于权威的态度具有两面性,既尊重又藐视,容易动摇,他们随后也加入了质疑的行列;最后两位是中产阶级,一位是公司中层干部,一位大概是家庭主妇,他们恰恰是最相信权威和秩序的那类人,觉得专家们给出的种种证据不容质疑。戏剧张力也就是在他们的思想角力之间展开。而结局我不剧透大家也都能想到:精英和专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面对的是每个人都生在其中的日常生活里发生的案件,一个智力正常的平民在经过思辨之后,都可以给出自己的判断。事实上,法官们在长年累月的审判过程中常常会忘掉自己入职时的理想与初心,当女主角大法官(文素丽饰演)在开庭之前漫不经心地给男主角陪审员(朴炯植饰演)随口背诵那些基本的司法原则时,她自己恐怕早已没有按照这些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了,反倒是碰巧被选为陪审员的年轻男主角把这些原则牢牢地放在了心上,也成了最后能够改变法官判决的重要因素。这一剧情设计,再次呼应了《辩护人》里宋康昊按照强权者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法律条文来为被告做无罪辩护的情节。法律,求的就是一个真,而在法治不昌的社会里,缺的就是为它较真的人。电影最后的字幕显示,由于自2008年以来的十年间,有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子给出的无罪判决率是没有陪审员参与的三倍,目前韩国国会正在讨论修正法律,让法官遵循陪审员的判决。又一次地,这是庶民的胜利,而韩国电影人适时地参与和展现了这场胜利,供世人做进一步的反思与讨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