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日本沉没

日本沉没

评分:
4.0 较差

分类:电影 日本 2006

简介: 地球物理学家田所雄介博士(小林桂树饰)带领自己的团队前往深海科考,却发现海底出现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日本沉没我们应该从灾难中学习什么分集剧情

去年,在大屏幕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埋怨拍的太过偶像,还在感叹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还在瞎操心中国人需要反思和警醒。没想到,灾难就这样突如其来;更没想过,电影中那惨绝人寰的画面竟然会变成真实的新闻镜头。感觉完全不同。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条消息,都在告诉我们,这是现实,血淋淋的现实!没有观看电影时的视觉震撼,却有一股痛彻心扉的感觉在心里蔓延。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啊,就这样消失了;那一个个温馨的家庭啊,就这样毁灭了;那一个个关于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啊,就这样慢慢变凉,变冷,变硬。此后,不想再看什么灾难电影了,我无法再对这样的电影保持欣赏的心态和距离。可惜,我们的一些媒体人,还是在把这个灾难慢慢导演成了偶像剧。一场巨大的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肝肠寸断的灾难,就这样,在媒体的引导下,变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一场正在上演的救人大戏”——其预设的结果,当然是“取得圆梦成功和伟大胜利”;数万被埋在废墟中的亡灵,转眼就成了这场斗争或者大戏的背景甚或道具。悲痛很快就转化为力量了,万众一心了,众志成城了;可是,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同胞们,他们的悲痛真的就这么快被转化了么?当我们的记者在不断的引诱他们说出人定胜天和感谢拯救之类口号的时候,可有考虑过他们此刻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当我们的镜头在不断的逼视和拷问他们刚刚经历的苦痛,把他们置于镁光灯下煽情放送,以榨取更多人泪水的时候,可有想过他们那时内心的煎熬?我知道,当前需要用意义引导来凝聚民心,协调行动;但是没有深入心灵的凝聚,又能持续多久?一位老师发问,痛苦向文字转换为何失重?可谓振聋发聩。这种失重,我们可以把它积极的理解为善于减压,善于转化,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很会放下包袱,继续生活;但这也孕育着另一个更严重的后果,说明我们善于遗忘,不善于汲取教训,习惯于回避,缺乏直面的勇气——我担心的是,现在举国哀悼和全民救援的情形能持续多久;如果不能把这种悲悯、感动和关爱逐渐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和心理,这场地震,于没有亲身经历的人而言,也不过是一场更加真实的电影罢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尤其是近代以来,天灾人祸不断,苦难的深重,几无民族可比。但我们对苦难和痛苦的态度,对痛苦和苦难的感悟能力、反思能力与其他民族相比却实在汗颜——也许体验到了,但缺乏内心的追问,也许追问了,但对痛苦的表达能力欠缺。因为我们习惯了回避沉重,习惯了转化和升华,习惯了轻描淡写。苦难产生伟大的文学,这话在中国不对。近代以来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苦难,却没有产生伟大的文学。我们的文字,都载“道”去了。或许可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救援,反思和体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操之过急;很有道理。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有价值的反思有多少?南京大屠杀这么多年了,我们有厚重的作品出世么?看到这条新闻——“今天,中国作协向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作家发出慰问信,并号召文学界及时用笔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英勇壮举,用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涌现的感人事迹与伟大精神,与全国人民一起夺取抗震救灾最后的胜利。”——又想想柏杨先生当年写“丑陋的中国人”竟遭到那么多人唾骂的情形,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一个不善于从苦难中学习的民族,未来会更好吗?为了让我们的苦难更少一些,就先从苦难中学习吧。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